6月初的延平区巨口乡岭根村桃香四溢。9日,当笔者走进果园,在弥漫的甜香里,却有丝丝腐烂味混合其中。岭根村的果农黄圣智望着公路边的桃林,一树树粉红色的果子压弯枝头,却难展笑颜。
“桃子熟了,没人来摘。”黄圣智说,他家果园里的400株桃树从6月1日起陆续进入成熟期,如今正是采摘的关键时期,但苦于无客源,大片果子成熟,却只能看着它们一颗颗落地腐烂。
“今年桃子产量比去年翻了近一番,却卖不动,丰收也成了‘负担’。”黄圣智说。
桃子卖不动,黄圣智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客源稀少上。实际上,这400株桃树背后还存在着一个个隐忧。
“我也不晓得这是什么品种的桃子,是从别人那嫁接的枝。”黄圣智坦言,种植之初,他没有经过专业选种。桃子成熟后,虽然味甜多汁,但个头偏小、果肉偏红、成熟后柔软,难以承受长途运输。
桃子这种“特性”限制了它的市场范围。“福州有客人说寄快递下去,但成熟的桃子太软,运下去都烂了,不能吃。”黄圣智说。因此,他在大多时候将果子运往周边乡镇,如赤门乡销售。
延平城区人口密集,6月2日,黄圣智采了一车桃子运往延平城区销售,但辗转一天,最后销售了不到200斤。“这果子吃过的人都说甜,但市场打不开,也没人知道。”他一脸无奈地说。从岭根村到延平城区的路程约55公里,从果园到市场的“距离”对他来说,却如同“万水千山”。
而与运输问题相伴的,还有采收人手的不足。“我和我老婆、舅妈三个人一起摘,摘不了多少。”黄圣智说,今年桃子成熟期恰巧与他另一果园的杨梅采收期重合,他几乎每天都在果园里奔波,疲于应付。
虽然桃子滞销,但是转机还是有的。6月9日,黄圣智的桃园迎来了第一批大宗订单。经人介绍,延平城区的几位客户在微信上团购,共下单350斤桃子。接到订单的黄圣智立刻备货,除订货量之外还多采了30斤桃子。当天,分装于9个箩筐的桃子,便搭上了前往延平的乡镇巴士,快速送往客户手中。
这批订单的背后,多亏了一位志愿者的“牵线搭桥”。这位名为小荷的志愿者近期在岭根村装修一家民宿,而黄圣智家的果园恰在民宿不远处。小荷看到了黄圣智的忧虑,便在朋友圈以及社交平台发布“桃熟不好卖”的视频。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这让黄圣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桃子不是没人想吃,而是太少人知道。
黄圣智压力稍减,但依旧忧心忡忡。以当前每天几十斤的落果速度估算,如果没有稳定的出货通道,树上剩下的四五千斤桃子很可能大部分要烂在地里。“现在天气热、桃子熟得快,雨落一阵,果子就掉一批,一天拖一天,果子全掉光。”
“只要有更多人知道岭根村的桃子熟了、可以摘了,有人愿意来一趟,或者在城区拼单,桃园就‘活’得下去。桃子甜,总有人爱吃吧。”看着成片的桃树,黄圣智心存一线希望。
爱心热线:19959912815 1802095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