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中考考生都期待着在考场上能顺利发挥,考出好成绩,如何更好地规划考前复习计划呢?
“高效复习的关键,在于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吴云平介绍了“黄金时段时刻表”,即在清晨6:30-7:30(大脑记忆高峰)主攻文史类背诵,下午2:00-4:00(逻辑思维活跃期)专攻数理难题,晚间7:30-8:30(知识整合期)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每复习45分钟插入5分钟“正念休息”——或远眺绿植,或聆听白噪声,让大脑始终保持“轻负荷运转”。
“考前两周需启动‘考试生物钟’。”吴云平建议,在考前半个月,可将每日模拟考试时间严格设定为中考对应时段,同时通过“光照疗法”(如清晨开窗晒10分钟太阳)强化昼夜节律,确保23:00前入睡,午休不超过30分钟,让大脑在考试时段自然进入“兴奋频道”。
运动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考前推荐“低强度韵律运动”,可以尝试每日跳绳400次或练习瑜伽猫牛式,运动时间优选10点(提振精神)或17点(缓解疲劳),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扰动睡眠。研究表明,规律运动的考生血清素水平比久坐组高22%,心理韧性显著增强。
采访过程中,“心理韧性”一词贯穿始终。吴云平说,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压力中学会自我调适,在挑战前保持从容姿态。这或许是中考馈赠的“成长密钥”,是足以照亮考生未来漫长人生旅程的一盏明灯。
据悉,南平市第三医院已开通“中考心理护航专线”(0599—6131679),由医院资深心理咨询师每日在线提供心理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