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李冰 通讯员 危莎莉 文/摄)“进货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包装,有时多一个字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这批商品马上临近保质期了,要下架处理……”近日,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派驻纪检监察组,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检查行动。检查发现,过期食品问题在整治中最为常见,部分商家因疏于管理导致问题食品成为“漏网之鱼”。
此次行动重点针对农村地区的小卖部、食杂店等经营主体,对方便食品、食用油、酒水饮料、奶及奶制品、调味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重点食品进行细致排查。执法人员严格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商家对食品保质期的日常管理确实存在疏漏,经常会有过期食品未被及时发现下架。”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介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该局采取“教罚结合、教育为先”的执法原则。对于首次发现存在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的经营者,主要以教育、警告和责令整改为主,指导其建立规范的食品自查和下架制度;若同一经营者再次被发现同类问题,则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武夷山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时提醒广大农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务必养成认真查看包装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避免购买和食用过期食品,主动维护自身健康权益。
据了解,自今年专项整治启动以来,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已单独或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21次,实施专项监督抽检13批次。行动成效显著,累计发现涉嫌违法问题线索60条,责令37家经营主体限期整改,并查办涉及农村食品安全的违法案件35起,罚没款共计15.21万元。
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周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特别是对过期食品问题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一方面强化对经营者的常态化宣传、培训和指导,压实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对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坚决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切实守护好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