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梅毒、乙肝,这三种可通过母婴传播的疾病,防控关键期就在孕产期。在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从孕早期建档到分娩生产,从产前筛查干预到产后电话随访,“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贯穿孕产期的温暖守护。
从源头阻断母婴传播
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种疾病的病原体、疾病表现等各有不同,为何会被归于一项防控计划中?
实际上,这三种疾病有一个共同特性:都可能通过母婴传播,直接影响下一代健康。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医院,这场“消除艾梅乙”的防控战,正是为了在婴儿出生之前,守住感染的“入口”。
“在孕产期做好防控措施,是目前看来最经济、效果最好的‘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的路径。”南平市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卫健系统工作组副主任、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林莉解释说,通过系统化筛查和干预,将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感染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下,我国就具备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三病消除”认证的条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得“三病消除”认证的国家。
《南平市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后,南平市妇幼保健院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至2024年,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筛查覆盖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其中,2024年针对三种疾病在孕早期的检测率达到91.25%,远超国家规定的70%。
成绩的背后,是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构建了从筛查、诊断、干预、随访到信息管理的闭环体系,对于发现的感染者,无论是患有艾滋病、梅毒还是乙肝,均已形成明确的筛查、干预流程:孕期规范治疗、分娩时干预、新生儿用药与疫苗接种、持续性随访,“四位一体”的全流程保障措施均落实到位。2024年,医院涉及的16项过程指标全部达标,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了母婴传播风险。
盯牢每一个环节
为了将《南平市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落到实处,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在多个服务流程推进创新机制。
“举个例子,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是南平市首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为提高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配偶或性伴侣的检测率,对感染孕产妇的配偶/性伴侣进行免费检测的医疗保健机构。”林莉介绍,南平市妇幼保健院2024年梅毒孕产妇配偶/性伴侣检测率达到了100%。
此外,由于妇产科医生不能开具男性检测报告的限制,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在流程上进行优化。开设绿色通道,由全科医生、中医科医生配合妇产科,为男性检测者开具检测单。“宁可医生多跑动,也要方便群众少跑腿。”林莉说。
制度之外有温度。为了给患者心理“减负”,南平市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隐私保护工作,坚持“无歧视”原则,在保障诊疗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无差别就诊”,一人一诊室,不在病例、检查单上做任何标识,不设隔离病房,对每一位患者采取均等化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要求全院工作人员言行遵循规范,绝不与任何非诊疗相关人员谈论患者病情,全力保护感染者的隐私。
2024年,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签署保密承诺书,并在当年12月完成了隐私保护全院培训,各科室还进行了拓展培训。
保健需要共识
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取得“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控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院医护团队每一次的宣传、每一份随访登记的努力。
近年来,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主动“走出去”。在世界艾滋病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世界家庭医生日、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走进街道、社区,协同延平区卫健局、区妇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义工协会,以及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等开展了多场次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相关活动。活动现场通过义诊、分发宣传折页、发放安全套、现场答疑等方式,向群众普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防控知识及孕产妇保健、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宣传的意义,是让更多人对‘艾梅乙’有基本的了解,避免高危性行为带来的危害。”林莉说。
此外,南平市妇幼保健院从2015年起选派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驻延平区婚姻登记部门,对欲婚青年进行婚前保健知识的宣教,指导新婚夫妇前往南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婚检,并为每位新婚夫妇发放《婚前医学检查免费检查服务卡》。十年来,累计发放十数种科普宣传手册。
一场贯穿孕产期全程的守护,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公众配合。“提高保健意识、做好日常防护、接受医疗劝导、提倡健康生活。”采访接近尾声,林莉强调,群众配合医院工作,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才能共同守护新生命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