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6日
第7版:

语文课堂燃星火 家国情怀铸信仰

语文课堂的深处,藏着民族精神的火种。当语言的肌理与家国的脉搏共振,当文本的解读与信仰的构建相融,语文教育便成为塑造灵魂、铸造信仰的熔炉,让每一颗年轻的心,在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中,生发出对家国最深沉的爱。那些跃动在文字里的身影,不只是符号,而是滋养家国情怀的燎原星火。

穿越硝烟的坚韧,我们能看到星火征途上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老山界》中这段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既勾勒出红军长征爬“老山界”山路的险峻,更隐喻着红军队伍绵延不绝的生命力。面对老山界“之”字形山路的曲折迂回、陡峭的“雷公岩”、敌军的猛烈追击,红军战士们吃不饱饭,还带着伤病员,寒夜急行军,靠着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征服了重重困难。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红军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在绝境中开辟出胜利之路。我们当以长征精神为指引,以信念为帆、团结为桨、奉献为舵,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让这份精神力量持续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路。

埋首荒漠的赤诚,是核试验中邓稼先的“两弹一星”精神。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载,在罗布泊的黄沙之中倾注全部心血,在落后的科研条件下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封锁,从理论推导到实地试验,每一步都浸透汗水与智慧。核武器研究本就充满风险和未知。一次,核武器研究院井下信号中断,危机四伏,众人劝说他撤离,邓稼先仅以一句“我不能走”回应。短短四字,字字千钧。作为核武器研究的核心领导者,他本可置身安全之地指挥全局,却毅然选择深入险境,亲自排查问题。他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为保障科研进度、守护团队安全。对他而言,核武器研发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尊严,不容有失。“我不能走”,不仅是他用生命践行的承诺,更是为强国甘愿“向险而行”的崇高精神品质。这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的赤诚,支撑他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直至生命的终点。这份对事业的执着、对责任的坚守、对国家的忠诚,不仅托举起大国重器的崛起,更凝聚成一面精神旗帜,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在逐梦路上无畏前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担当奉献的青春,是黄文秀甘于扎根乡村的“脱贫攻坚精神”。课文《青春之光》中,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优渥机遇,毅然回到家乡百色革命老区的大山深处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默默奉献,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她把扶贫之路作为“心中的新长征”,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手绘“民情地图”,往来奔波于崎岖的山路,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贫困户成立互助组,建立电商服务站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全村整体脱贫。她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化作扎根基层的行动,对群众满怀深情,真诚质朴,克己奉公,用人格力量感染和温暖身边每一个人。共产党员黄文秀,从农村走了出去又回到农村去,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担当之歌。

当语文课堂成为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阵地,经典文本便化作点点星火,照亮新时代青少年前行之路。课本中的奋斗与奉献,内化为学生血脉里的担当;文字间的家国叙事,升华为人生选择的价值标尺,语文的素养便有了厚度,精神的境界便有了高度。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犹如课堂升起的光,让生命在永恒的信念中找到精神高地。

作者:□南平市建阳二中 赖金英
2025-08-06 □南平市建阳二中 赖金英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6652.html 1 语文课堂燃星火 家国情怀铸信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