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闽北人,行走于青山绿水间,早已习以为常,对其间蕴含的清新雅韵、诗意画卷感受未必真切。从他人视角,可以跳出“围城”看“风景”。
5月1日,大型文旅山水史诗《月映武夷》在武夷山首演,国风之美让观众不禁惊叹,“全程舍不得眨眼,每一帧都像活过来的山水画。”
5月21日,“武夷茶·华夏行”武夷山水非遗茶文化主题活动走进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因活动反响热烈,原计划举办3天的展会延期2天。很多北京市民在袅袅茶香中,谈古今、赏非遗,感受着来自闽北山灵水秀之下的人文魅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吉期待南平非遗这张闪亮的“名片”更加光彩夺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书画里的中国》节目走进武夷、“网络名人看武夷”活动等阅读点击量均超10亿次,《心归山水,静品武夷》宣传片发布当日播放量破百万。
……
武夷山是闽北的瑰宝,“武夷岩茶”香飘四海,“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声名远播,“武夷生活馆”在闽北大地遍地开花,“武夷精舍”文脉传承生生不息,“武夷论坛”开启文明互鉴交流平台,“武夷梦华录”涌流闽越风潮……借力今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和“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等大型活动举办后的流量激增,“大武夷”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假期游客增量。如今,闽北全域联动,大武夷文旅胜境“破圈出彩”,恰如盛夏时节万物繁盛,蓬勃葱郁、激情生长。
何为“大武夷”?笔者以为,以武夷山水大美风光为依托,绿色生态保护为底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为手法,优质武夷特色产业为支撑,构建起全地域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圈。走在文旅融合之路的大武夷,其风貌之美、业态之新、发展之效,不断呈现出越来越宽广的前景。
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胜景,到“穿越千年、文脉流芳”的人文底蕴,大武夷之美令人流连忘返。君不见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仍激荡着闽越王城的千年回响,朱子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千载文脉流淌不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式美学惊艳四方,浦城民间剪纸一把小剪刀剪出“大千世界”,赣闽首趟银发旅游专列“赣闽风华·武夷山水”号开启慢节奏康养文化之旅,邵武和平古镇、龙斗村景合一,光泽的玲珑溪谷、崇仁逸境让人流连忘返……
美丽南平、文化南平又何止这些,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孕育着赋能绿水青山、培育发展动能的美好未来。
在文旅融合中,我们找到了“何以大武夷”的答案,她是独有的诗画山河与人间烟火,把厚重文化与万千山川相连,把百姓烟火与诗意远方相通;她是铺就在闽北山水的宏大叙事,记录闽北新时代史诗般的波澜壮阔、金戈铁马;她是轻啜一口清洌茶汤品味岩骨花香漫溢的动人细节,饱含着闽北千年历史的炊烟袅袅和脉脉亲情。
今日之武夷,丹山碧水、文脉绵长,产业勃发、创新涌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南平一年四季都很美,每个季节各异,各有魅力,‘满城山水满城香’,‘半城烟火半城仙’。”
这样的大武夷谁人不爱?她正以蓬勃姿态,不断铺展自然瑰丽与文旅融合发展广阔天地,谱写经济和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