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第6版:

老屋后的“百草园”

扫一扫,听一听

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用简约生动的文字,将自己家后的荒芜菜园描绘成自己儿时的乐园。是的,在那个没有“乐高”“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的年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已然是多少孩童心里无比珍贵的财富了。相比之下,我也是“富裕”的,因为在我老家的屋后也有这么一片“百草园”。

我的家乡是邵武城南的一个偏远山村,乡邻们的房子都是独栋的,但也没相隔很远,彼此间屋前留着个院子,屋后留着个园子。小时候对这片“领地”没什么概念,只觉得绿草茵茵,虫鸣蝶舞。自从搬进城里之后,恍恍惚惚近三十年,看惯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回想一下,那一抹青绿,几声虫噪,已然是轻抚心灵的慰藉。

我读到小学三年级,才体会出园子的好。眼看园子尽是杂草灌木,我脑子中已经有个清晰的蓝图。那时体会不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可有高树,鲜花,绿草,已很美了。春雨浸润过的土壤一锄头下去,往回一扯,就是一个深深的坑。那时也不知从哪听来桑树很好种,只要一根枝条插进土中就能活。于是我从别处折了一根,插进土坑,掩上土壤, 着它能枝繁叶茂。花是要种一大片的,待它们长成开花,红红紫紫,满目斑斓,多喜人。于是将树旁的大片荒草锄了,撒下了凤仙花和鸡冠花的种子,也是不用多少刻意地种植,这些比桑树还容易成活。再在园子周围挖了一道水沟,南方的雨水多,多余的水就让它排了。捯饬一番,已是心仪的小巧花园。

春去了,夏已盛,小花园里的桑树活了,已经生出侧枝,枝上几片嫩叶已是深绿。凤仙花和鸡冠花也开了。鲜红色、淡红色、粉红色、白色、紫色、紫粉红色和黄色都有,热热闹闹的,心里突然对“姹紫嫣红”有了直观的认识。在种植上,我把家里存的尿素、过磷酸钙和碳酸钾都抠了点,找到一棵最壮硕的鸡冠花,均匀地撒在它根部的周围。3个月过去,这棵鸡冠花已经长到一米三了,花秆十分的粗壮,花冠有成人的巴掌那么大。我心里美美的,那是对获得新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过去些许日子,凤仙花和鸡冠花种子都成熟了。凤仙花的种苞很是好玩,轻轻一碰,立马炸开,是个小型的“炸弹”。小时候的我,还想把这些花种拿到学校,卖给同学。给同学们看了,可也没一个人买,现在想起来,对当时的“聪明劲”,付之一笑。

园里又是树又是花,最是能吸引一些小动物。记得一次雷雨过后,通往小园的木门底下的孔洞里钻出一条黑黄相间的大蛇来。我家的大黄狗第一个发现,对着它狺狺狂吠,我循声望去,顿时毛皮发麻。我大叫着找大人,刚好邻居的大哥听到我的喊声,过来一看,叫了声“菜花蛇”。然后,挽起袖子,一个箭步上去,捏住蛇头,那菜花蛇身体翻卷着,想要挣脱,但已是徒劳。邻居大哥很兴奋,说晚上可以打牙祭了。于是,邻家几人将大蛇料理了,炖了一锅。蛇肉是不需要刻意烹制,只需些许盐花,舀上一碗,清香四溢,蛇肉嫩而有嚼劲,很是鲜美。现在已经很难再吃到蛇肉了,那一碗的美味,现在每每回想起来,已经是记忆里抹不去的愉悦和享受。

小时候很嘴馋。眼看着自己的小花园除了花草和刚长成的桑树,再没有能慰藉馋虫的果子,心里还是很失落的。隔壁阿婆家的高大的枇杷树,越过围墙,将枝叶探到我的花园。树上那些累累的枇杷果,圆圆的,黄澄澄的,越发地诱人。那酸甜的汁水和肥厚的果肉带来的美味仿佛就在味蕾上绽放。我也解释不了当时的想法,为什么不直接向阿婆要,应该是害羞的缘故,怕被阿婆拒绝而心生羞愧。于是几个小伙伴商量了一下,决定,偷摘。我和小伙伴们分工明确,一个看风,两个摘果,一个装果。然后,几个黑色小脑袋在围墙上探出头来。看风的说,没人,摘果的伸手摘了起来。可能是害怕的缘故,双手紧张得有些颤抖,弄出的声响有些大了。看风的说,“不好,阿婆出来了”,于是四个人跳下来,慌张得几近连滚带爬地逃离“犯罪现场”。到底我们的技术太差,阿婆还是看到了,也明白了什么事情,于是笑着对父母说,娃娃们嘴馋想吃枇杷,直接跟她说,她会给的,不用偷偷摸摸,”你们从墙上摔下来,磕着了碰着了就不好了。”我们被父母数落得面红耳赤,真想钻进装枇杷的袋子里。阿婆给我们上了一次道德课,我们有了价值观和分寸感。每当看到枇杷树被风吹拂,那哗啦啦的声响,仿佛是阿婆的教诲,“孩子,人生路远,别磕着了碰着了……”

约莫我16岁的时候,因为我家已经在城里购房了,家乡的老屋被我父亲卖了。卖的时候,“百草园”的桑树已经3米多高了,郁郁葱葱,凤仙花和鸡冠花还是锦绣一片。我后来又种了柰果树,也是枝繁叶茂,还有月季花,也是花团锦簇,种什么成什么,算是宝地吧。然而,已经不属于我了,房子被卖的时候,我心里不舍,也很想嘱托新屋主,好好打理一下园子,但是我知道,没有用。过了些年,我有机会又回到了家乡,我迫不及待地回到老屋,让新屋主同意我看看“百草园”。 “百草园”已是面目全非,桑树砍了,原先一大片的凤仙花和鸡冠花,也被一畦菜地取代了,月季也没了,新屋主说这些花没用。柰果树还在,毕竟会结果子。我心生黯然,却也无可奈何。

我以前无法体会和理解文人笔中诉说的乡愁是什么,待到远离家乡,阔别故土,每每回忆孩提,沐着夕阳挥着鞭子赶着老牛,或是光着屁股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嬉戏,或是提着小篮子漫山遍野地采摘着野果,那份天真烂漫的感觉总是让人心头泛起丝丝的甜味。而那承载着我的想象、心力和汗水的“百草园”,也有一丝无奈,希望有一天,我能再拥有不一样的“百草园”……

作者:□张斌
2025-08-07 □张斌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6691.html 1 老屋后的“百草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