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第6版:

重点人群体检别漏查肠镜

AI制图

“去年刚做的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今年怎么就查出肠癌了?”在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门诊,副主任医师雷辉对这类“体检正常却突发重病”的案例早已不陌生。其中的问题可能就出在体检项目的“盲区”上。大多数常规体检套餐里,偏偏少了肠镜这一检查。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每年体检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但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仍在逐年攀升,且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雷辉强调说,早期肠癌常常悄无声息,没有特异性的症状,这也是它的危险之处。肠镜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手段。在临床诊疗中,不少患者因忽视胃肠镜检查而延误病情。每年体检,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常年保持正常,B超、胸片等检查也从未提示异常。身体硬朗得很,怎么会和“癌”扯上关系呢?

雷辉解释,这并非体检“不准”,而是常规体检项目难以对肠道疾病进行筛查。从癌前病变到早期癌再到进展期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能通过肠镜及时发现并干预,治愈率高。但遗憾的是,我国早期胃肠癌的检出率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胃肠镜检查的普及率偏低。

首先,肠道是空腔器官,传统检查手段难以深入。抽血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对肠癌的敏感度很低。即使指标升高,也无法作为确诊肠癌的依据。其次,很多人体检只检查常规项目,避开了胃肠镜。一方面,胃肠镜检查成本较高,需要专业医生操作,还需配备麻醉、护理等人员;另一方面,一些体检项目如全身CT、肠道菌群检测等,这些项目看似有所关联,实则对肠道疾病的筛查作用有限。

“许多群众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做肠镜,这其实是最大的误区。”雷辉强调,胃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特异性症状,等到出现腹痛、便血、消瘦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严重阶段。还有许多人拒绝胃肠镜检查的主要原因是,对肠镜检查感到害羞和恐惧。实际上,无痛肠镜已成为主流选择。肠镜可以近距离观察肠道的每一处细节,及时发现异常。检查时,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整个检查,全程无痛苦,醒来后仅可能有轻微腹胀,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正常。此外,还有胶囊胃肠镜可供选择,检查时只需像吞药丸一样,把它送进肚子,在意识完全清醒下做检查。

雷辉列举出了需要主动筛查肠镜的重点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有胃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35岁开始筛查;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疾病史的人群,需定期复查;长期吸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久坐不动、长期便秘或腹泻等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黑便、便血等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做胃肠镜检查。

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胃肠镜检查,就是早期发现肠癌的重要手段。医生呼吁,大众应更新健康观念,要理性选择体检套餐。重点人群应将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的必选项。别让常规体检的“盲区”为健康埋下隐患。

(黄靓 唐雯晖)

作者:
2025-08-13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6929.html 1 重点人群体检别漏查肠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