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第7版:

当千年窑火“融”入‌丝缎

“妈妈快看,舞台上的模特姐姐好漂亮,她们穿的旗袍好像建盏啊!”

夏末,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正在举办“武夷村潮·马伏”文化直达惠民消费嘉年华暨第十届南平市农村文化艺术周活动,在“盏韵丝华·旗袍生辉”节目中,模特身着旗袍、手持建盏登上舞台,黑瓷建盏“化身”流动的色彩、跃动的纹路,轻盈地附着于丝帛之上,引得观众拍手叫绝。

“这次建盏与旗袍的‘跨界’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马伏村熹云虞悦华旗袍馆的主理人罗张艳和虞悦华旗袍品牌创始人虞月华女士是节目展演旗袍的主要设计者,并联袂了建阳区美术馆馆长颜成彪、书画家林志辉进行手绘共创。

看似纯黑的旗袍,映晕点点星河;从抹茶色到粉紫色的渐变,搭配灵动的纹路变幻莫测……十款旗袍以独特的釉色肌理、窑变纹路,与旗袍的东方美学气质相呼应。

“为这次展演,我们将去年获奖的10幅建盏微观纹样绘入衣饰风华,让非遗技艺与当代美学融合。”罗张艳介绍。

本次推出的每一件旗袍,皆选用真丝重缎、花罗或香云纱等顶级面料,结合非遗旗袍工艺,以手工缝制、特制盘扣、珠绣点缀等技法,再现建盏窑变中的金属光泽与晶体质感。颜成彪、林志辉两位艺术家采用天然矿物颜料与非遗织染工艺相结合,以工笔手绘方式,绘于面料之上,不仅色泽历久如新,触感细腻如玉,更是再现建盏釉色中“星辰璀璨、兔毫流霞、油滴凝珠、鹧鸪斑痕”的窑变神韵,笔触与绸缎的碰撞,折射出如窑变般的奇幻色彩,真正做到“穿在身上的建盏艺术”。

“不仅是旗袍,我们还以建盏四大器型为主题制作了4款手工盘扣,虽然没有登上此次展演舞台,但并不遗憾。”罗张艳说。

说话间,她拿出了盘扣作品。作品分别展示了“敞口、敛口、撇口、束口”四款建盏器型,搭配以古典的青黄色,让宋式美学的浪漫“丝丝入扣”。

“盘扣是从我先生的母亲那学会的。”罗张艳说。她的婆婆是闽北人熟知的“旗袍奶奶”虞月华,但鲜为人知的是,虞月华的婆婆也是一辈子从事盘扣和服饰手工艺的手艺人。罗张艳不仅热爱盘扣这一传统手工艺,向长辈潜心学习创作,更致力于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用“新”意传承这一文化的瑰宝。

“我将融入建盏元素的旗袍与盘扣视频发布在网上,吸引了许多客人询价。”在罗张艳看来,让建盏“融”入旗袍,不仅是“虞悦华旗袍”品牌三十五载匠心精神的凝练,更是建阳当地文化与高级定制时装的一次深度对话,在针线与笔墨之间新生绽放,二者在创新中碰撞出绝妙的东方美学。

作者:□本报记者 朱宇 方诗琦 文/摄
2025-08-25 □本报记者 朱宇 方诗琦 文/摄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7443.html 1 当千年窑火“融”入‌丝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