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我和朋友们一起登宝山,领略秋色。
宝山的深秋,树木依然茂密,小山坡上堆积着不少的腐叶,林间小径上亦铺着些许黄叶,偶尔还能看到几片落叶轻旋着落下。一些栗子树下,能见到一些刺球壳,秋收冬藏,想必这些秋天的果子早已被收回了家。只是偶尔还能见到几颗锥栗果实,拾起一颗浅浅尝一口,却是苦涩的,哈哈,难怪,它们会遗落这儿。
宝山其实是石头山,在山脚下还能见到一些高大的树木,或在崖缝中,或在山石路旁,其树根大多裸于石上,一部分弯弯曲曲向着更深处漫溯,寻找获得生机的养分,否则,它们的命运便是停止生长,直至枯萎死亡。越向高处,越难得有高大的树木,常见的便是能坚强挺立于山崖中的一些马尾松或其他的小灌木。爱拼才会赢,人类也一样,生命之所以绚丽多彩,就在于你的努力付出。
经过好一阵子的攀爬,终于把其他小山峰踩在脚下,视野一下子便开阔起来。四周丘壑纵横,群山竞秀,红、黄、绿相间层叠,连山如画,在秋日的映照下,透出一种苍茫与壮美。微喘着,坐于石阶上歇息,虽还未临绝顶,已然可“一览众山小”。望着眼前壮阔之景,感受着秋山的灵秀韵致,让人不禁有一种远离喧嚣浮躁烟火安享一份宁静淡泊之感。四周岩崖上长着小松树,还有各种小红果,
我也能看见几株矮小的杜鹃花,正含着小小的花蕾,不知它们会在什么时间绽放。宝山杜鹃,可也是宝山五绝之一。立于这高处,视野开阔,心也一样开阔许多。“山高人为峰”,人生只要肯努力向上登攀,便能攀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每次登宝山,不仅是为了体验攀爬的艰辛,其实,也为那最喜欢的千年古寺——宝山寺。这是一座纯石头建成的寺庙,寺中建筑仿木结构,皆石头榫卯而成。柱子中间粗大,底部略小,据考证是唐代的建筑风格,只是目前可见的文字资料,寺庙的建造是从元代开始的。墙体平直,石窗镂空,再看那大殿屋顶,也是整块岩石雕琢而成,难怪这宝山寺屹立千年依旧完好,真了不起。
走出寺庙侧门,看到不少茶树正开着花,雪一样白。踏上阶梯小路便可以看到宝山有名的猿猴状的山石,此刻,它正目视远方,默默地,独自凝望山中风云变幻,凝望四季山色更替,凝望人间各朝代的兴衰。默默地,与这千年古寺相守,从远古直至今朝。
与宝山寺同期建造的还有南天门、双圣墓。只可惜,如今的南天门只剩残垣断壁,石柱七零八落地倒着,不过柱基的石墩仍完好,依稀可见它昔日的风光。所幸的是,双圣墓依然完好,据考证,这双圣墓的存在时间比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还要早两百多年呢。也许是因为当地人们对神猴的崇拜,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人们也未敢亵渎侵扰它们。在双圣墓前有个平台,此时,见到崖前居然有几棵杜鹃已然绽放,给这萧瑟的秋天注入了一份蓬勃的力量。
这里是宝山的最高峰,放眼四望,莽莽林海,依稀可见远处的金溪,正流向远方与天相接。在这宝山之巅,千年的古寺,千年的双圣墓,千年的信仰文化,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