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早年的习俗,这些年渐渐得到重视,年味也浓烈了起来。
我家乡的元宵节,有烧火堆的习俗,把春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也使得过年尾声的年味愈发热烈而深沉。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顺昌县元坑镇蛟溪、谟武、陈板布、洋坊等多个村,村民们从上午就开始堆火堆。他们把一段段圆木,像搭积木那样一层层往上堆,堆得比个人还高,像小城堡一般,中空的地方可以钻进一个小孩儿,也有规模小一些的木柴相互搭肩,不与积木攀比,架构有形亦可……下午两三点钟,火堆就准备就绪,只等夜幕降临。
夜色渐渐泛起,点火者用汽油为引子点着了火堆的中心地带,几分钟后火借风势、风乘火力,一簇篝火正熊熊燃起,撕开夜幕越来越厚重的裹挟,夜空被映得通红。
火堆上方的火,势不可挡;火堆内部的火,蓄势而发;火堆周边的火,欢快无比……就算先投身于火海烧尽身形已化为木炭模样,也要红得不亚于火苗。
火堆,旺了又旺,旺了再旺,旺上加旺;火堆,红红火火,热热烈烈,熊熊而燃。
火堆的旺盛,正如人们期盼来年的事业兴旺,财运兴旺,人丁兴旺;火堆的红火,正如人们祈愿明天的生活红火,日子红火,家庭红火;火堆的热烈,正如人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相互搀扶,和和美美。
在火光的映衬下,在与火星飞溅的声响的伴奏下,舞龙表演队带上最美好的祈福和最善意的庇护穿过每家每户。正月十五,烧火堆与舞龙灯,成了当地老百姓的最爱。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能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如今我们步入了“知礼节知荣辱”的当下,更有必要树立文化自信,而热爱和传承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的传统习俗,就是最坚定的文化自信。
烧火堆,把喜庆聚在一起、把欢乐聚在一起、把人心聚在一起。这是一个暖身、暖情、暖心的习俗,它增进了乡亲之间的情感交流,无形间化解了邻里的隔阂;同时为老百姓提供了表达愿望的渠道,给追求美好生活的乡亲们注入了新的动力。
明年,我也要去烧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