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第6版:

阅读伴人生

有人这样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的阅读史始于童年,至今已一个甲子了。回顾人生的成长道路,深感阅读对于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一路走来,丢掉了许多兴趣爱好,而唯一相随相伴的就是读书。

我出生于一个小县城,之后随父亲搬到一个叫沿渡河的小镇上。打三年级起,就开始阅读《铁道游击队》《小英雄雨来》等小人书。后来,看到父母亲读《红楼梦》《聊斋志异》《青春似火》《工作着是美丽的》等小说,也凑热闹拿起来读。当时,书中的好多字都不认识,也懒得查字典,就“生吞活剥”地往前读。有段时间,看课外书入了迷,放学后匆匆写完作业,立刻就去大人的床头翻找书籍,倚在门槛上,一直看到母亲点起油灯。

不久,家里的藏书读完了,就到隔壁的书店去找书。记得书店的阿姨叫张淑萍,南京人,跟随丈夫来到山区工作。张阿姨很和蔼,喜欢小朋友常来看书。每天放学后,我都到书店找自己喜爱的书读,有时一本书没有看完,她还破例让我带回家看,只是提醒别把书弄坏了。拿回家后,我小心翼翼地翻着书页,生怕把书给弄皱褶了。

上小学五年级时,我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所打动,还把他的那段影响了无数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工工整整地抄录在日记本上,用于鞭策和激励自己。

后来还读了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深感作者把苏联青年的精神世界刻画得如此深刻细腻、美好迷人:指挥若定的16岁近卫军队长奥列格,娴静高雅的邬丽亚,活泼热情且机智勇敢的刘巴……他们的故事深深地留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滋养。

如果说,童年时受好奇心影响,阅读还带有某些盲目性,“拾到筐里都是菜”,那么,进入青年时代后,阅读的目的性就比较明确了,选择性也有了很大增强。那时,我在贵州某工程团当兵,深感那时读书甚少,知识贫乏,于是,便来了一个较长时间补课阅读。每天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关在工棚里读书,节假日也不例外,时常从早上一直阅读到深夜,乐而忘饥,乐而忘归。

回想那时读的书,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我用大致一年的时间,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中的大部分文章,《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二类是中外文学名著,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狄更斯的《双城记》《安徒生童话》;以及我国的文学经典《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三类是名人传记、名人演讲录等。

读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提高了我的理论素养,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当科学理论占据自己的头脑时,有一种廓清思想迷雾、“一览众山小”的感悟。读中外名著,涵养了我的人文情怀,感悟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魅力,从而领略到生命的高贵与卑微、人性的美好与丑陋,获得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以及美妙而隽永的精神享受。读人物传记,感悟到不同人的生活镜鉴,设身处地体悟到职业、事业与志业的不易,提醒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脚踏实地地为人、处世和做事。这三类书读下来,我将所思所感付诸文字、汇集成册,出版了《读书是福》《快乐人生》等读书札记,也告别了自己的青春阅读岁月。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不觉间到了退休年龄。那段时间,我读了陆放翁的《剑南诗稿》,放翁在这些写于老年的诗作中,描写读书的诗颇多。如:“一齿屡摇犹决肉,双眸虽涩尚读书”。眼花了,牙快要掉了,依然还要读书;又如:“架上有书吾已矣,甑中无饭亦陶然”。肚子饿了没关系,有书读就行。再如:“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放翁给自己的蜗庐起名叫“龟堂”,其窄小蜷缩之意,不言自明。但只要有书读,居所再小也显得宽敞了。读罢放翁的这些诗,决计退休后效仿古人,当一个书斋“居士”,安静地与书为伴,在书海中尽情畅游、安享晚年。

历代各类文献甚多。早些年,曾读过《古文观止》,随后还想再读读《昭明文选》,因一直未购到此书,未能如愿。去岁,女儿在网上搜索,觅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六卷本《文选》。其为吾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广的一部文选,上其周代,下迄南朝梁代,选作品七百余篇。对照注释和译文,读着这些古代文章精华,让人如饮琼浆玉液,遍体通泰。譬如曹植的《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读着这样的美文佳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忧!

退休后的阅读,随意性增加了,除读一些难啃的“硬书”、涵养自己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外,其消遣性的“软书”也时常读读,以增强读书的乐趣。早些年在南昌工作期间,曾购得一本《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辑录了50位明清文人小品文代表作品500余篇。书中之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生动,临睡前读上几篇,是很好的内心陶冶。小品虽小,其中却包含着生活中的家常日月,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一呼一吸,很契合当下的退休闲居生活。读之,既亲切,又熨帖;思之,情怀清朗,顿生共鸣。

时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阅读的领域越来越宽,获知的途径越来越多,可谓手指一点,皇皇万卷;古今中外,尽收眼底。但我仍钟情于纸质的阅读,喜欢手触书页的感觉,喜闻油墨扑鼻的芬芳。“贫贱终身志不移,闭关涵养赖书读。”趁着大脑尚健、眼睛尚明,还是多读读书吧!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颜如玉”,但一定有“安魂药”“芬芳剂”。打开书卷,嗅着书香,忘情于字里行间,让灵魂得以安歇,让人生伴随芬芳。

作者:□向贤彪
2024-04-25 □向贤彪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6391.html 1 阅读伴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