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知识产权大有可为。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立足当地实际和产业优势,撬动知识产权关键力量,将强化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应用作为推动闽北优势特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促进农业生产赋值、农业成果惠益最大化。
区域品牌富农,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单打独斗效益低、竞争力差,只有通过品牌赋能才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推动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以“武夷山水”茶空间为载体,助推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积极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结合“武夷山水”品牌建设,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的方式,吸纳我市292家特色优质企业加入“武夷山水”大家庭,涵盖茶、大米、竹笋、果蔬、食用菌等主要特色农产品;以母子品牌融合宣介的模式,加大对武夷岩茶、浦城大米、建瓯笋竹、邵武食用菌、政和白茶、松溪绿茶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介力度。今年以来,组织武夷山水公司及各县(市、区)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泉州等地开展品牌宣介和参会办展活动共57场(次);积极组织参与品牌日活动,会同市发改委向省上成功推荐3家企业线下参展、8家企业线上参展;联合省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各县(市、区)赴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后,邀请广州团队来南平实地选品,并于今年1月在广州成功举办南平好货直供大湾区宣介活动。延平区的麦芽汁,邵武的银耳、黄精,浦城的大米、光泽的红茶等农产品已和南方乡投达成合作意向,进驻南方菜篮子旗下的广州院仕食品、华祝生鲜超市、邮电大厦商城、沃土农优等20家社区店。
今年初以来,该局大力支持武夷山水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布局“武夷山水·茶空间”空间经济新业态,已在全国布局“武夷山水·茶空间”146家。半年来,“武夷山水”品牌平台销售额实现4731.06万元,带动我市茶、竹、水、食品等优质特色产品向全国宣介、销售。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各县(市、区)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5月11日,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我市共有12个品牌进入榜单,在农业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圣农发展、圣农食品、武夷山正山茶业、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政和白茶、东峰矮脚乌龙、北苑贡茶、政和工夫等9个农业相关品牌或地理标志入围,相关企业和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地理标志兴农,打造质量兴农新样本
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也有助于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自主”的培育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申请商标注册、加强品牌培育,有力推进企业商标品牌战略实施。
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充分利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品牌日等活动,采取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举办商标业务培训、入企走访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商标品牌意识,营造商标品牌创建氛围。
该局充分发挥南平商标受理窗口作用,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商标注册申请等事项全程“网上办”“零跑腿”,为企业商标注册申请和办理其他商标业务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窗口设立运行以来累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8683件。
截至目前,我市已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38个,为市场主体提供商标注册、规范使用、行政保护和品牌培育等全方位服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共有注册商标13.18万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112件、集体商标31件,全市共有驰名商标32件,马德里商标注册100件。
专利技术强农,让创新发展成色更足
近年来,围绕南平市“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及“3+4+5”重点产业集群,市市场监管局加强现代农业、茶产业、竹木加工等南平传统特色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大力培育企业高价值核心专利,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打造“知创南平”分平台,并在政和、邵武、顺昌、浦城设立了“知创福建”工作站,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地”模式,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2023年,依托“知创南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该局在各县(市、区)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10场,提升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意识。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专利开放许可业务,促进高校院所的专利成果实现“一对多”许可的高效转化,解决我市中小微企业专利技术信息渠道闭塞、供应不足、获取困难等问题。2023年,推动南平市农科所“龙爪菇的培育方法及其产品”等3项农业发明专利进行免费开放许可,对接农业生产企业22家,完成许可备案31件,有效助力我市农业企业的创新发展。
为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水平,市场监管部门还分级分类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构建市、县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梯队,至2023年底,我市有10家农业企业获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提标升级助农,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编制一套标准体系、制定一批标准、树立一批标杆,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用标准化引领提升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让农产品“好”得有道理。
该局牵头编制完成基本涵盖我市主要农产品,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具有南平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63个。通过落实《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支持绿色产业品牌、质量、标准化建设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鼓励和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业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参与制定农产品标准150项,其中地理标志产品20项。
紧紧围绕南平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市已建、在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别为14个和32个,涵盖了茶、果、蔬、花、药、粮、淡水养殖等主导农产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