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雨后的天空渐渐温柔,一抹余晖悄悄溜进教室,为静谧的教室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讲台上,王老师的声音略带几分感慨,轻轻吟唱着《红楼梦》中的千古绝唱:“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一刻,他仿佛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通往古典文学殿堂的大门……
时光回溯至2011年初,我正读高二。初见王老师,是在一个午后,他在办公室内与同事谈笑风生。透过窗棂,我见他身形微胖,笑容可掬,挺着的小肚子似乎装满了智慧与故事。班主任杨老师常言:“王老师肚子里装的可都是墨水,你们得好好跟他学。”我心中暗自窃喜,对这位即将引领我们探索文学世界的老师充满了期待。
上课铃声响起,王老师步入教室,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平静。红白相间的毛衣,脸庞圆润,他眼神中透露出温和与坚定。简单地自我介绍后,他缓缓开口:“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行行工整漂亮的正楷字跃然于黑板之上。王老师没有直接上课,而是先询问我们是否读过《红楼梦》。面对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他没有责备,反而以爽朗的笑声化解了尴尬,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随后,他巧妙地用一张图表引出《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而又衰败的贾府之中。
课后,我因对文学的热爱而频繁向王老师请教。他告诉我,《红楼梦》是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是他对家族兴衰和个人命运深刻反思的结晶。王老师的话语让我对《红楼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悉心的指导,更在人生道路上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在他的鼓励下,我努力学习写作,虽然字迹潦草曾让他头疼不已,但他始终耐心地指导我练字,直到我有所进步。
然而,岁月匆匆,转眼间我们已各奔东西。虽然心中时常挂念王老师,却总因种种原因未能联系上他。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我在外地偶遇了王老师。春末夏初的季节里花香四溢,我们的重逢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般亲切。我紧紧握住他的手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与变化。当我告诉他自己因受他影响而成为单位通讯员时,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短暂的相聚后我们因各自的事务而分别,但那份师生情谊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