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第7版:

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令人担忧的是,暴力行为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种欺凌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殴打伤害,还包括言语上的恶意挑衅和辱骂,以及在日常相处中的孤立排斥。这些行为给受欺凌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4月以来,南平团市委联合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建阳分局等相关部门,通过举办校园宣讲等活动,倾听成长的声音,向广大学生普及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可能涉嫌多项犯罪

近日,延平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夏菁在参与录制《“12355”青春心课堂活动——2024年南平市预防校园欺凌主题录播课》过程中,详细列举了当前校园中欺凌行为的几种常见形式,并指出了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

“当前校园欺凌最常见的几种行为分别是打、吓、骂、传。”“第一种行为即‘打’,也就是打架斗殴、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这是校园欺凌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办理的因校园欺凌引发的刑事案件中,涉嫌最多的罪名分别是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和聚众斗殴罪。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威胁了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夏菁解释说,除了直接的暴力行为,“吓”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恐吓、威胁和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情。此类行为可能涉嫌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迫感。

“骂”是第三种常见的欺凌行为,指辱骂、重伤、讽刺、贬低受害者。如果加害者公然辱骂他人或造谣、毁坏他人人格,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夏菁特别提到了“传”这种行为,即在网上随意散播他人的生活隐私,散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这种网络欺凌行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愈发普遍,同样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欺凌已成为校园欺凌的新兴形态,其特点在于预防难度大、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广泛。”

校园欺凌是一把双刃剑,对准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通过欺凌他人来寻求开心,或者通过欺负弱小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同时也失去了真正的友谊和尊重。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协助者、煽动者,很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一旦构成犯罪,将会留下一辈子的污点。

遇到校园欺凌 别做施暴者,也请别沉默

如果你是被欺凌者,你该怎么做呢?一是要学会保护自己。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常为厕所、走廊以及学校周边一些监控不到的地方,一般发生在午休、放学时间。所以在这些场所和时间,请同学们尽量结伴而行,快速通行,不做逗留。另外,如果在第一次受到欺凌时,你表现出软弱和顺从,就会给欺凌者留下好欺负的印象,往往容易遭受更大的伤害,所以勇敢些,视具体情况,你可以大声求助,也可以假意求饶。若以上方法都不行,请你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尽快逃离。二是及时沟通报告。事情发生后,一定要及时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善于求助也是一种本领,必要时拨打110报警。

校园欺凌不仅只有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方,其中参与的主体比较复杂,还包括了协助者、煽动者和逃避者,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加剧校园欺凌,也有可能挽救被欺凌者。

别做施暴者,也请别沉默。如果你是逃避者,请你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为被欺凌者提供帮助,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身边的校园欺凌行为。

拨打“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寻求帮助和支持

遭遇校园欺凌后,请第一时间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求助。情节较为严重的话,请及时报警。除了这些方法,还能采取哪些自我保护措施呢?同学们或是家长可以直接拨打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及网络对接平台(青听益站)是共青团组织为青少年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平台。2024年8月,南平市县两级团委在10个县(市、区)挂牌成立了“12355”县级服务站。通过线上热线咨询和线下对接服务双轨融合,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成长支持和帮扶救助。

南平团市委将通过群体性的心理辅导课、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和个体专业帮扶、延伸救助服务等方式,切实提升和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青少年在遇到校园欺凌、朋辈交往困难、学习就业压力等问题时,可以拨打该热线寻求帮助和支持。希望每个孩子不当残忍的欺凌者,不当冷酷的旁观者,不当沉默的受害者,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共同抵制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温馨校园。

作者:□见习记者 郑可 通讯员 范森慧
2024-09-11 □见习记者 郑可 通讯员 范森慧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2502.html 1 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