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目前,南平电网形成了以500千伏陈田变为核心,武夷新区和延平区为主轴的“一轴两翼四片环网”220千伏主干网架,110千伏电网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电源为支撑的链式及双辐射结构。
“三降柜台”提升服务
1993年,南平电业局(当年3月12日,南平供电局更名为南平电业局)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在职工中强化服务意识,擦亮“窗口”,同时在营业大厅新安装1台多媒体电子触摸屏,方便用户自行办理业务,切实做到方便给用户,满意在电业。1993年至1995年期间,该局“三降柜台”,先后3次对营业大厅的柜台进行改造,柜台高度从1.4米、1.2米、1米,一直降到0.8米。柜台也从原来的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并在柜台外安装一排转椅,柜台内设置专为客户服务的接待室。任何一位到营业大厅办理用电和缴费手续的用户,都可以面对面、平等地与营业人员对话。
交电费方式的改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数灯泡再交电费。此时用户按灯头盏数和灯泡瓦数,按月交费。一般家庭都是用15瓦的灯泡,只有在过年那天才会换上25瓦或40瓦的灯泡,所以一般家庭一个月的电费是几毛钱。
20世纪70年代:电费公布栏。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开始安装电表,按度数计费。很多地方都有电费公布栏,每月用了多少电,定时去瞅瞅就知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门查表收电费。20世纪90年代,电费缴纳开始以各供电单位上门收费为主,抄表员成为了用户和电业局之间的“信使”。
进入21世纪:足不出户交电费。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机械电表换成了智能电表,网络支付的普及,也让交电费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文字来源:南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