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
第6版:

慢行燕子窠

喝茶要到武夷山,看茶要去“燕子窠”。六月,盛夏流火,蝉鸣声声。坐中巴往武夷山参加休养活动,到下榻地休息,慢品香茗,再坐中巴去燕子窠景区生态茶园参观,赏老枞与肉桂之茶树。

走进武夷山星村镇的小小村落,沿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漫步,南傍九曲溪,东倚三仰峰的燕子窠因武夷山九十九岩之一燕子峰的两片重叠的巨岩,形状像歇息在苍翠峰岩上的一对燕子而得名。燕子窠的岩石经历亿万年的风雨侵蚀,依据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形成各个坑、涧、岩、窠、石、峰、洞、坳、谷……栩栩如生,有的像是巨大的石柱直插云霄,有的则像是巨大的石屏风,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景致壮观,令游客流连忘返。

我眼前的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青山披翠,云雾缭绕,一畦畦翠美茶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荡漾在绿水青山之间。

“爬山,闻茶香啰!”游客吆喝喊叫着,空谷回音,“爬山呦,闻——茶——香啊!”

往茶山里走,一道弯弯曲曲小径,通向八方。茶山层层叠叠,一行行,一波波,宛如漾开碧水,由山脚盘绕至山顶,山径与茶梯田融为一体,游客行走在山道上,仿佛置身于画中。至山顶眺望,一棵棵茶树就像一块碧绿的地毯,绿得发亮。

蹲前观之,茶灌丛几许叶片发黄、脱水,还萎蔫卷曲,土壤微干,一位老茶农头戴斗笠,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大汗淋漓地接水管、引水上山,为自家茶树施肥、锄草、浇水“解渴”。他每一次挥动锄头都显得那么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光芒。他的坚持,似乎有些固执,却看得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偶半片嫩芽头俏露,含苞的新芽悄悄钻出,左顾右盼,争先恐后,惹人喜爱,其叶未舒展,其尖高高雄起,似微笑,犹似召唤采茶者个人的希望,更是整个茶产业的未来。

我呼吸着茶山负氧离子“爆棚”的空气,欣赏着一株株茶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一条水渠穿山而过,缓缓地流着,清澈见底,鱼儿畅游,鹅卵石晶莹剔透。似时光静流,心旷神怡。

真的来到这里,看青山环绕,碧水长流,山村的房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好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画卷。此刻,还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茶香。在星村镇,家家种茶,人人爱茶,开门就是茶园、茶山,进门泡的就是水仙肉桂,大红袍,处处可览青青茶园,时时可闻醉人茶香。

如果你有体力和兴趣,随时可进入一户茶农家体验制茶品茶的过程。摘茶若是体力活,品茶便是趣事。昼采茶,夜挑茶、理茶、炒茶过后,可撮把晒干的新茶,三五朵便可,烧壶山溪水,慢慢浸泡,细细品味,让时光与茶对话。可与家人一起,在月照星光下,边聊边品,把生活日常喝出茶的清香与甘甜。喝茶,真的世间乐事,豪奢之最,不过一碗茶的款待。大散文家周作人先生,更是把喝茶写得悠闲自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此时,窗明几净,枝叶潇潇,茶烟袅袅,一罐清茶,便见人生的欢好,人格之中的爱好。只需三两好友,在清茗之中,得心性归省。

燕子窠之行,沿途都是风景,整洁的村庄,碧绿的田畴,苍翠的群山,茂密的森林,车辆如同在山水田园画中穿行,放慢车速,摇下车窗,浓稠的绿意,轻柔的凉风,清新的空气,如一串串绿色音符,一并涌入车内,涌入眼帘,也涌入心田。耳边响起朱光潜先生在《谈美》里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作者:□张森民
2024-09-19 □张森民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2826.html 1 慢行燕子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