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建阳,别称“大潭”“潭城”,自古便与水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而有水的地方,就有桥。
记得印象里最深的,还是建阳考亭里的那座浮桥。浮桥很美,横跨于麻阳溪水之上,两头连接着村落。清晨之时,山岚水雾,弥漫桥上,人与车辆过往,好似仙境一般。
在许多建阳人的印象里,考亭浮桥是离城较近的一处风景,更是人们相约游玩的“首选之地”。记得年少时第一次走浮桥,冒险的欣喜与不安的忧虑交叠。因为初走浮桥,人们常常会透过隔空的钢筋,看到脚下的溪水,总担心行走过程中因浮桥起伏而踩空,以至于战战兢兢不敢迈步。
当然,也有本就热爱冒险与体验的人们,他们是享受浮桥这种摇篮式的晃悠的,特别在夏日高温的夜晚,总有三三两两的人,相约到浮桥乘凉,静观青山、弄流水,赏看月色、听虫鸣。他们或是盘腿坐在桥墩上,或是把脚探入溪水中,任凭人来车往,浮桥起伏。
如今,已重新修缮过的考亭浮桥,多了高于人身的护栏,人行走于浮桥之上,安全多了,车辆来往也更加顺畅,但浮桥晃晃悠悠的感觉,仍然存留。
都说,人的一生,是与桥存在着联系的。而建阳的桥,就好似人类与水沟通的方式,记录了绵延流水兀自向前的轨迹,也见证了潭城人来人往的生活。
仔细回想,好像每座城市都有以方向命名的桥,不知这样的命名方式,是约定俗成,还是为了简单明了?总之,建阳大大小小的桥梁中,也有“水东桥”“水南桥”“水西桥”等这类以方向命名的桥。
其中,对于家住城南的我而言,印象比较深的是“水南桥”,一座小时候去城中心必经的桥。小时候,印象里的水南桥很长很长,每每过桥,都要在桥上走很长时间,特别是夏季艳阳高照、冬天寒风呼啸之时,便觉得走桥时间漫长。
往城中心的方向,水南桥的那头,有座充满了历史感的钟楼,有点“老上海外滩”的风格。钟楼上的表盘很醒目,但指针却似乎从未走动过,始终保持着某一固定的位置。或许,它曾有过时间的记录,只不过于我而言,时间久远了,关于那座钟楼的记忆,也模糊了。
这些年,建阳许多的桥,都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包括“老桥”,但“老桥”的特色没有丢失,就像水南桥头那座充满历史感的钟楼,依然留在了那里,继续着它未竟的“使命”。
桥可以是城市情怀的载体,连接着此岸与彼岸承载无数人的脚步与故事,正如人的一生,总会需要走过许许多多的桥,只是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座桥很特别,它连接了自己与他人,连接了内心和世界,更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所以,不妨试着慢下来、停下来,在这座“特别的桥”上走走,看看桥上的风景,也看看我们自己。
(吴建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