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平区爱国卫生运动指导中心在全区开展了秋季除“四害”活动,共投入使用灭蚊药物1620公斤,灭鼠药物15.5吨。活动中,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工作人员向广大居民宣传了除“四害”卫生防控知识,提醒居民避免儿童、宠物接触和误食药物。那么,在家庭除“四害”中,居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呢?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繁殖力强,破坏力大,糟蹋粮食,人们对它深恶痛绝。或许大家不了解,老鼠还会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斑疹伤寒等50多种疾病。家栖鼠类喜欢躲藏在阴暗潮湿地带,如垃圾堆、下水道、地下室、货物堆等。
药物灭鼠法效果好、收效快,适用于大面积灭鼠。注意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不使老鼠产生生理耐药性的灭鼠毒饵。投放方式为每15平方米放置2至3堆毒饵,每堆10至15克,沿着墙角、墙根,距离边角线5至10厘米投放。柴火间、杂物间每堆15至20克。居民们投放毒饵后一定要注意及时洗手,妥善保管好毒饵。灭鼠后要及时清理鼠尸、鼠粪,以及残余的毒饵。工作人员建议,有幼儿和宠物的家庭不宜使用药物灭鼠的方法,可以尝试使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同时,定期清理家中堆放的杂物,检查纱窗是否有破损,养成随手关闭窗门的习惯,预防老鼠乘虚而入。
蚊子体型虽小,但在温暖湿润的季节里,却让人心烦不已。被蚊子叮咬后不仅奇痒无比,更重要的是,它还会传播登革热、流行性乙脑炎、疟疾等多种疾病。预防蚊子叮咬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纱窗、纱门,阻止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能有效阻隔蚊子的叮咬,还能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等驱赶或杀灭蚊子。
蚊子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尤其喜爱静止的水源,那是它们产卵的理想场所。即便在某个时段将蚊蚴、蛹或成蚊杀灭,当存有蚊卵的容器里有水时,气湿升高,就会加速蚊子的孵化。蚊卵也可在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数月。因此,工作人员提醒居民,需要时常更换家庭中带水容器里的水,清理花盆底托的积水。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如树洞、石穴里的积水。在水沟、草丛中投放或喷洒灭蚊剂,以控制蚊虫的滋生。
在灭蝇、灭蟑螂时,居民往往过度依赖化学药物,认为只有使用杀虫剂才能迅速起效,而忽视环境治理。建议居民们每天定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及时堵塞家中的漏洞和缝隙。定期检查可能成为害虫藏身之处的区域,灭杀虫卵和幼虫。在使用杀虫剂时,要区分害虫种类,采取针对性措施,选择对人体和宠物安全的产品,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居民们要认识到,一次彻底的灭杀是无法解决虫害问题的,需要持续和定期的防治。
(黄靓 艾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