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第7版:

守“政”以立德 治学以树人

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思政课的建设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如灯塔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在新征程上,以新气象、新作为,书写思政课的新篇章。南平一中,这片孕育学生梦想与希望的沃土,亦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情怀深厚、思维创新、视野广阔、自律严谨、人格高尚的思政教师队伍。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此语道出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要义。欲教人勿疑,必先自信满满。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信仰的熔炉。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我们当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必修之课,下大力气,下苦功夫,熟读精思,学深悟透。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涓涓细流,滋润学校思政课之田,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温度,走进课堂,深入人心。

在南平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我们将本土文化与思政课相融合。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谈到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以此为背景,我们围绕南平本土的朱子文化,设计了一系列子议题,让学生在议学任务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理论信度,激发创新活力,达到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的双重境界,让“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南平一中的校园里蔚然成风。

同时,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北各地的故事融入课堂,让新思想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近年来发生巨大改变,从猪粪遍地、污水横流,到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炉下之问”的完美答卷。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的桔柚之缘,催生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一制度创新从南平走向全国,成为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的典范。这些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新思想的指引力量,增强了人民幸福感,让新思想在南平一中的课堂上高高飘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当以堂堂正正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我们要践行教育家精神,从道德人格层面修炼“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高尚情操;从职业素养层面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从仁爱情怀层面保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从格局视野层面厚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我们的思想要有境界,语言要有魅力,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成为学生喜爱的人。

已为人师,心无悔意。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政治使命层面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学生的共同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报国强国的自觉行动。

在南平一中的校园里,我们愿做那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愿做那座桥梁,连接学生的梦想与国家的蓝图。

作者:□南平一中 雷云萍
2024-10-23 □南平一中 雷云萍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4306.html 1 守“政”以立德 治学以树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