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剩饭剩菜不怕坏,只要加热温度够高、时间够久,细菌病毒都会被杀灭,就不会吃坏肚子。
事实上,并非如此。剩菜剩饭中不只有细菌,更为致命的是它们所产生的各类毒素,且不少毒素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1.米酵菌酸
近年来频频登上热搜的米酵菌酸是一种耐高温的毒素,能耐受120℃高温。米酵菌酸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比如,凉皮等发酵食品、木耳等泡发食品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中毒会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所以,被米酵菌酸污染的凉皮、米粉等食品,即使加热食用,也会导致中毒。
2.肉毒毒素
肉毒杆菌是一种厌氧菌,经常出现在奶制品及腊肉等风干食品里,甚至在罐头及密封腌渍食物中还有较强的生存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它在繁殖过程中会分泌肉毒毒素,0.00000005克即可致命。
肉毒毒素在90℃的条件下加热两分钟即可灭杀。但用微波炉低功率加热几十秒,并不能起到作用。肉毒毒素中毒,最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运动障碍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肌衰竭麻痹而死亡。
3.黄曲霉素
花生、玉米、大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会出现肝损伤,严重的出现水肿昏迷以及死亡。此外,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会造成慢性中毒,导致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同时,黄曲霉素也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且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所以,发现放在同一容器的米面等有部分变色变味,干果零食变苦的现象,应该立即丢掉。
那么不同的剩菜剩饭应该如何处理?
蔬菜含有的能量较低,建议一餐吃完。如果吃不完,剩余的蔬菜放到冰箱里存放不要超过24小时。下一餐时要将剩下的蔬菜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剩下的肉类或豆制品可能会发生细菌繁殖,而且会含有危险致病菌。这类食物放入冰箱中的时间越晚,微生物繁殖的“基数”越大。不过,这些危险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在100℃以上加热透的情况下,几分钟就能被破坏。
剩的面食或米饭等主食也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这类食物放凉后应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不适宜的储存温度导致发霉或变质。而且,冷藏的时间不宜太久,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充分加热。
(来源:科学辟谣、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