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第6版:

母婴血型不同 如何调解免疫“误会”?

一起了解新生儿溶血症

(林艺婷 制图)

近日,社交平台用户“彩虹夫妇”发帖称,其家中刚出生的女儿被确诊新生儿溶血症,引发了网友们关于新生儿溶血症的讨论。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它为何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威胁?来听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黄春花的解读。

免疫系统的“误会”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一种疾病。”黄春花形象地解释,这种病源自于免疫系统的“误会”:母体免疫系统将胎儿的红细胞误认为“外敌”,产生抗体进行攻击,从而破坏胎儿或新生儿的红细胞。

通常,母婴的血液在孕期互不接触。但在胎盘剥离等情况下,少量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如果母亲是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或母亲为Rh阴性血而胎儿为Rh阳性血,母体免疫系统就可能对胎儿的红细胞“宣战”,引发溶血症。“溶血症类型主要有两种: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较为常见,占80%以上,但通常症状较轻;Rh血型不合虽然仅占10%以上,但其引发的健康威胁更为严重。”黄春花介绍,特别是对于已经生育过或者曾进行输血的母亲,如果未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下一胎胎儿发生溶血症的风险仍可能存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例如有溶血症家族史或曾生育过溶血症患儿的母亲,应格外注意孕期检查。

新生儿溶血症的“信号灯”

那么,医生是如何发现新生儿出现溶血症的呢?黄春花指出,溶血症的最早期症状是黄疸,且发病时间往往较早。普通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到3天出现,而溶血性黄疸可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显现。如果不及时干预,严重的溶血症会导致血清胆红素急剧升高,损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出现抽搐、尖叫、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但背后隐藏着神经系统的‘危机’。”黄春花形象地比喻道。

此外,新生儿溶血症还可能表现为贫血、肝脾肿大,甚至更为严重的胎儿水肿综合征。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表现为胎儿全身水肿、心力衰竭,需要紧急处理。

不过,孕妈、宝妈们也不必过分担忧,轻度的溶血症可以通过光疗治愈。光疗是溶血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蓝光可以将胆红素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帮助新生儿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更为严重的溶血症则可以通过输血治疗,即所谓的“换血疗法”,以一定的速度输入新生儿体重两倍的血液,将其体内血液进行置换,患儿一般能够在接受输血治疗后约一周时间康复出院。

溶血症的诊断离不开现代医学的支持。在孕期,通过血型检测和红细胞抗体筛查,医生可以提前判断母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风险。出生后,确诊新生儿溶血症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再结合临床的情况,医生不仅可以及时诊断溶血症,还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黄春花表示,定期产检和红细胞抗体筛查是新生儿溶血症预防中不可忽视的步骤。此外,对于Rh阴性血型的孕妇,国外一些医疗机构会采取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的手段,阻断溶血症发生。

如果曾生育过溶血症患儿,下一次怀孕需要更加谨慎,可以采取更早期、更密集的检测方案,确保胎儿健康成长。

在社交平台上,有一种说法是“双胞胎、三胞胎等多胎妊娠,更有可能出现新生儿溶血症”,这是真的吗?“因为多个胎儿共享一个母体环境,母体与胎儿之间、胎儿与胎儿之间血液混合的风险也相应提高。”黄春花说,“对于多胎妊娠的母亲,我们会更加密切地关注胎儿发育,并建议更频繁地接受抗体监测。”

作者:□张俣辰
2024-12-11 □张俣辰 一起了解新生儿溶血症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6370.html 1 母婴血型不同 如何调解免疫“误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