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冬至,即人们常说的“入九”“进九”。这一天起,我国各地开始进入寒冷的“数九寒天”。南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中医副主任医师张胜表示,冬季是虚寒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南平市人民医院已经于12月12日开始提供三九灸治疗,帮助患者激发体内阳气,起到治未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三九’(即冬至后的第19至27天)期间阳气潜藏、阴气最盛,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此时,身体阳气不足,寒气容易入侵。”张胜告诉记者,中医将三九灸比喻为“冬天里的第二个太阳”,通过在大椎、肺俞、肾俞、足三里等部位应用中医艾灸,使用辛温、助阳的药物为机体补充阳气,并调动身体深处的阳气至体表,提升卫阳,从而防治虚寒性疾病、调节身体阴阳平衡。“‘三九天’是气候由阴盛转阳的开始,做三九灸也起到了助推阳气生发的作用。”张胜说。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补三九”,在所用药材和施术方式上,三九灸与三伏灸并无太大差异。“它们的区别在于,三伏灸重在借夏天的阳气‘排’出体内寒湿,即‘冬病夏治’,而三九灸则是通过补阳实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可以说,三九灸相当于三伏灸治疗的延续,大家可以配合使用。”张胜表示,三九灸虽名带“三九”,但施术时间早在冬至前就开始了,“我们今年从12月12日开始为大家做引灸,冬至当天开始做一九灸,此后每九天为一个节点,分别实施二九灸和三九灸,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个加强灸,效果更佳。”
从适用症来看,三九灸可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疾病以及慢性妇科疾病和部分儿科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风湿关节痛、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厌食、体质虚弱、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儿科疾患。对于免疫系统疾病,也可以在冬天通过三九灸固本培元,改善症状。
“针灸科现有隔姜灸、温针灸、盘龙灸、火龙灸、脐灸等多种艾灸方案,经医师辨证后,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治疗。”据张胜介绍,三九灸最常见的灸法方式是隔姜灸,它具有简易、快捷、经济、高效的特点,适合首次尝试三九灸的人群,也适合上班族、学生、“宝妈”等空余时间有限的人群。“针灸科改良版艾灸盆隔姜灸,灸量更易调整,灸感舒适,更适合小朋友使用。”张胜补充道,针对咳嗽、鼻炎等具体症状,南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还开发了更有针对性的散剂,可以辨证后应用在患者的三九灸贴敷治疗中。
张胜提醒,在接受三九灸治疗前后,须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油腻油炸食物、生冷瓜果,忌食羊肉、海鲜等发物;灸疗后要注意保暖,保持心情平静,勿受寒受风,避免剧烈运动,可适量饮用温开水,6小时内避免接触凉水。孕妇、年老体弱者、两岁以下儿童及皮肤过敏者应慎用或禁用三九灸;皮肤长有疱疖或破损,或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实热、虚热体质的人群,都不适合进行三九灸。
相关链接
南平市人民医院三九灸服务详情
施术时间
引灸:2024年12月12日-2024年12月20日
一九灸: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二九灸:2024年12月30日-2025年01月07日
三九灸:2025年01月08日-2025年01月16日
加强灸:2025年01月17日-2025年0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