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的樟树随处可见,但千年古樟并不多见。
外婆家坐落在武夷山南麓偏西方向的建阳区麻阳溪畔,且有一个很大气而又雅致的名字叫“竹州”。据观察,竹州并非如其名盛产“竹”而曰之为“州”,但这里樟树却不少,而且有几棵千年古樟特别引人注目。
童年时,外婆曾告诉我:“村里老人把樟树叫‘风水树’,它们有的树龄一千多年了,分别种在村头与村尾。”不言而喻,“风水树”承载着守护一方水土之责任,也蕴含繁荣子孙后代的精神夙愿,如果在村里成片种植,在古代就称之为“风水林”。
竹州的古樟树最大一棵坐落在村子西北面的道路边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省道公路的主干道,每天建阳往返邵武之间的车辆必经此地,古樟树就成了人们遮阳、避雨、候车的天然“公交站点”。记忆中古樟树体形硕大,主干要四五位成年人双手张开才能把它环抱围住,且枝干苍劲,树叶茂盛,抬眼望去枝干就如一条条虬龙呼啸直冲云霄;老樟树又像一把绿色大伞,绿荫下偶有家畜在这里纳凉、觅食,周围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栖息、繁衍;古樟树根系壮硕、弯曲起伏、威严遒美,犹如苍龙张开五爪盘踞在土地中;又像一位沉默壮汉张开劲掌,以俯卧之势撑起健硕身躯。儿时的我,常常喜欢爬在树根上玩耍嬉戏、坐滑滑梯,享受烈日当空古樟的绿荫清凉,感受四季交替带来强而有力的脉搏律动。
据科普资料记载:樟树的树干粗壮,树冠宽大,枝叶茂密,樟树会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能抗病虫害,樟树还具有防风、抗旱、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特点,是一种能适应逆境的植物。樟树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抓住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外婆家的村子,村民们祖祖辈辈面朝麻阳溪、背靠土山坡而居,每年的五、六月是闽北雨季,这里常常会遭受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袭扰。因此,在村中种植樟树,体现了先人的智慧与大爱。
村子东面的渡口,是我小时候爱去的地方。这里之所以称为渡口,是因为村民要从这里过河到对岸劳作,当年没有架桥,只能用手撑木篷船渡河到对岸。距离渡口约50米开外的一棵千年老樟树,树龄应该超过1500年了,是村里名副其实的“樟树王”。樟树王体态硕大,矮矮墩墩,树干呈四十五度角向前匍匐、歪而不倒。树皮斑驳粗糙,根部青苔附着,枝干上半部已风化断裂,树根部腐蚀出一个足以容纳一人任意进出的洞口,躯干掏空只剩树皮包裹着里面一层薄薄的“肉”身,樟树王就像一位历经千年、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颤颤巍巍地时时刻刻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我好奇伏下身子探入树洞,瞬间有如掉入一个幽暗、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隧道;眼前突然袭来一阵迷茫,朦朦胧胧间掠过一道道岁月伤痕,如万道沟壑、似千刀割纹,这一道道雕琢的痕迹沿着树根底部盘旋向上,似漩涡、如急流、像飞瀑,直上树冠顶端;抬眼间,一道椭圆形强光直下,刺入眼帘,如万丈光芒向我射来,还未等我缓过神,突然眼前一亮,几枝新绿如翩翩少年、像妙龄女郎,刚健蓬勃、婀娜多姿向你招手微笑,这一枝枝新绿、一片片翠叶,是新生、还是重生?我无以言表,震撼大自然如此神奇,“沧海横流”与“桑田新陌”的画面瞬间展现在你眼前!
枯树又逢春、老干再新枝,这不是梦境而是真实,唯有感叹生命的力量,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敬畏自然?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外婆早已不在人间,人类个体在历史长河中如沧海一粟。古樟树是现代版自然“活化石”,我们除了敬畏,还须加以珍爱与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