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2日
第6版:

赶墟

“繁华集市千般醉,物阜民丰乐万家。”建阳区潭城北门中山北路,两边伫立着高大的重阳木树,草地、凉亭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居民楼围绕着拔地而起的商铺大楼,紧紧相邻的是人们休闲的潭山公园。处于这个街道间的,就是建阳最大的北门水果批发市场和潭城北门集市。

早年,建阳赶墟就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拿我有的东西来换你没有的东西。每逢四、逢九墟日,天将熹微,晨雾朦胧之中,附近村民们用自行车带着,板车拉着,肩挑着,手提着农副产品,几把白菜、几根萝卜,或是几斤红青相间的辣椒……平时冷冷清清的街道一到赶墟日,随即变得热闹非凡,挤满了人。

物资匮乏的年代,墟日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村民都赶来出售农产品,也有的既是卖家又是买家,卖了,换回所需的百货日用品。当年我也常来购买土鸡蛋,碰上有小河虾,也称上几两,给家里小家伙成长添些营养。

20世纪80年代,是北门的墟日鼎盛时期,是当地民众最期待的交易集会。特别是1996年朱熹大道建成通车,过往车辆几乎从此道通行,北门集市更是红火,在中山北路两边地面摆满了各种摊铺和货物,熙熙攘攘的人们挤在这里进行各种交易。临近过年,集市人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我也来此备年货:糕粿、土鸡、甘蔗……即使在日落后,集市依然是热闹的景象。

斗转星移,赶墟也悄悄地发生变化。进入21世纪,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商场超市的涌现和电商的普及,客源逐渐分流,不过北门集市,依然有着属于它的市场,这是周边百姓心中认可的墟市,农民自产自销货源真实可见,天然野生珍品也容易买到。

某个墟日,偶遇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来赶墟,更多的是凑热闹的,拿起杨梅吃两粒,一句“太酸,不好吃”便又换下一家的竹篓前再试吃,墟日成了这些调皮孩子们的节日。小朋友欢快的笑声,随风飘荡于这墟市上空。

在墟市的水果摊点前,我和卖水果的好友老陈攀谈。“今年的桔柚特别好卖,已经有商人打来定金。原来比较酸,今年甜度都不错,在市场和网上卖都很畅销。”老陈说道。

随着武夷新区的建设,建阳中医院对面新建北门集贸市场。道路拓宽,四通八达,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集日杂百货、生禽肉类、农副产品于一体,方便周边市民的生活需求,满足并丰富老百姓日渐增长的消费选择。从此,拥挤单一、陈旧落后、公路式墟场将淡出历史。一个新兴的闽北地区级集市,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人流物流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当下,这里的墟场越来越热闹。农产品、山货也丰富,可从墟头走到墟尾。整条街道摆放交易的物品分类有序,逛街时要买什么只要走到相应的地方则可以货比三家,挑选满意的产品。

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生活工作在这里,每隔五天的建阳潭城北门墟日,我常常光临。繁华热闹的市场里,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奏出了时代发展的心声。在墟场里,我仿佛看到处处都是人们在辛勤劳动的景象,每一件成果都载满着人们的喜悦,当看着卖主们在扫码收款或舔着拇指清点钞票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时,一切都变得真实与华贵。

透过人们赶墟的故事,我们看到建阳崭新变化的一个缩影。一阵惬意的微风吹来,建阳潭城北门墟场从小到大的可喜变迁,仿佛传遍千家万户。

作者:□魏常财
2025-01-02 □魏常财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7315.html 1 赶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