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第B21版:

城乡加速向“新” 美好生活提“质”

——南平市住建局多措并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入选2024年全国城市体检工作样本城市;

在2022年、2023年(总验)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中取得“A级(优秀)”成绩;

“共有产权”购房政策得到社会积极响应,仅2个多月就签约2593套,商品住房网签销售面积比增达到99.4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4年,在南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住建厅的悉心指导下,南平市住建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行业稳健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绿色发展转型、韧性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先进集体,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稳预期和防风险并进

全力推进行业稳健发展

2024年以来,中央及有关部门多次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房地产企稳回暖信号。

南平市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一手抓存量政策落实,一手抓增量政策出台,先后实施了购房补贴、“以旧换新”“共有产权”购房等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特别是“共有产权”购房政策,得到社会面积极响应,10月1日至12月26日,全市完成商品房销售4844套,比增126.36%,撬动房地产市场经济超30亿元。“共有产权”购房政策有效减轻购房首付压力或还款压力,实现了“人、房、地、钱”的高效联动,我市房地产市场热度回升,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保交房的推进是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要抓手,在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以“保交房”为重要任务,“一盘一策”推进风险项目处置化解,去年以来累计完成保交房交付3681套。推出3批、12个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获得融资贷款17.29亿元,有效助力保交房。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以来,南平市住建局以“智”提质,全力推动南平建筑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252.1亿元,比增16.1%,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3.02亿元,比增12.1%,占GDP比重12.2%,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市住建局强化政策扶持,外引内培“双管齐下”,坚持“培育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入统一批”,培育市级龙头建筑业企业64家,前三季度完成产值154.36亿元,贡献度达61.2%;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9家,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37.6亿元,贡献度近55%。

全市住建系统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市住建局在全省首创工业项目“验收即发证”审批模式,牵头推动国务院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水电气网联合报装”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

去年以来,全市47个项目办理桩基施工许可证,平均缩短2.5个月建设周期;63个工业建设项目实现“验收即交证”,平均早投产近2个月;136个项目办理项目分期竣工验收,平均提前1.5个月交付使用;为全市34个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套餐服务。市住建局审批窗口连续17个季度获行政服务中心“红旗窗口”称号。

补短板和提质效并举

聚力实现绿色发展转型

2024年9月,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3年绩效评价结果,南平市先后在2022年度考核、2023年(总验)考核中取得“A级(优秀)”成绩;9月12日召开的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凝练大会,将南平市作为海绵示范城市样板,全国推广南平经验。

三年来,南平市不断探索建设“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城市”。立足规范化,加强顶层设计,编制11项相关规划和20项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构建17项全周期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所有城建项目的海绵城市专篇管控做法。立足法治化,夯实法治根基。在全省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办法等4项海绵城市相关领域立法,立法数居全国前列。立足项目化,强化示范效应。累计完成183个海绵示范项目、投资31.12亿元,超额完成示范任务。

2024年,南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经验成功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为期三年的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圆满收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平市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平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以全域房票为总抓手,将品质宜居提升行动拓展到城乡,一年来已累计发放房票84.68亿元,其中发放整村搬迁房票4.56亿元,地灾点整治房票1.76亿元;征迁老旧危房180.73万平方米、整治拆除农村老旧房屋5675栋。

每逢节假日,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建瓯市理学名城城市更新样板以打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对标对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途径,激发老城新活力。

南平市住建局重点在机制、规划、示范上下功夫。健全机制,运用体检的理念,在全省率先创建“一档两单”基层领导干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制。规划先行,推进全市29个名城、街区、名镇名村和181个传统村落全面完成规划编制,推动5个(1街4村)历史文化重点改善提升项目,修缮及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39栋。示范创新,积极探索“以保促用、以用促保”可持续发展做法,尤其是探索深化南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新路,引进台湾团队入驻传统村落开展“陪伴式”服务,已累计实施闽台乡建乡创项目50个,样板项目5个。

增福祉与办实事并行

倾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南平市住建局以入选2024年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为契机,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深化全域城市体检。

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增设城市体检模块,在国内率先实现城市体检精准化、系统化、智能化;以住建部61项指标为基础,结合海绵城市、环带建设等特色工作,针对住房、小区、街区、城区四个不同维度,构建“61(国家标准)+25(省级指标)+7(南平特色指标)”指标体系,使“城市病”的“数字画像”更加精准;围绕中央、省级政策资金投向,通过“补助资金+专项债+国债”等资金拼盘方式,谋划申报预算内、专项债、国债项目,2024年以来新谋划城建领域项目620个,总投资687.3亿元,累计争取到上级各类资金75.79亿元,占全市的35.65%。

围绕城乡品质提档升级,在全市重点实施“宜居建设、绿色人文、交通通达、安全韧性、智慧管理”等五大工程,实施品质提升项目637个,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467.09亿元,投资完成率106.89%。精心打造5个省级示范样板工程,获得省级奖补资金4200万元。实施2024—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1.57万户,占全省59.67%,已争取各类资金16.23亿元。

2024年,全市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改造和无障碍设施样板区建设等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治和改善提升4个历史文化名村,完成30栋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延平区峡阳镇、建阳区黄坑镇2个乡建乡创样板项目已完成样板创建年终自评,顺昌无障碍设施样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5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0%;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26公里,已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7.9万户居民,更换使用年限超15年的老旧住宅电梯106台,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22.3公里、提升改造燃气厂站4处。

此外,市住建局还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和挂牌巡检做法,全市排查经营性自建房1.64万栋、农村老旧房屋4.2万栋、人员密集场所0.25万栋、大跨度建筑134栋,隐患房屋231栋全部完成整治。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年来,南平市住建局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借“智”发力,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更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图片说明:

云谷公园海绵化提升项目,将海绵理念与公园提升改造有效结合,既解决了易涝问题,也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亲水休闲场所。(张莎 摄)

“共有产权”购房政策出台后,南平各地楼盘访客量显著增加。

光泽县2024年县城更新样板工程实施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4个,总投资12.59亿元。图为改造后的光泽二一七路。 (张莎 摄)

建阳一中宿舍老旧小区项目,通过改造提升小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宜居环境,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张莎 摄)

松溪大布村传统村落项目,在尊重和保护历史印迹的同时,以新的结构与空间形式,探索传统村落中的当代价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平市住建局提供)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莎
2025-01-04 □本报记者 张莎 ——南平市住建局多措并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7468.html 1 城乡加速向“新” 美好生活提“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