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骨质疏松,不少人首先想到要补钙。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确实有益,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高盐摄入会增加钙流失与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质疏松有多大危害
骨质疏松症的直接表现是骨头变“脆”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组织被溶解吸收,又有相当数量的骨组织生成,两者平衡才能维持骨的稳定。一旦骨头的生成量小于其溶解吸收的量,骨头组织就会慢慢变细、变稀甚至断裂。“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更严峻的是,骨质疏松问题有年轻化的趋势。骨质疏松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骨密度和骨质量的下降,骨脆性增加,会有背部疼痛、驼背等症状,还易跌倒和骨折。
高盐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盐除了提供咸味,还能消除苦味、弱化酸味、提升甜味。不过,盐吃多了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在排出的同时还会把一部分钙带走,增加了骨量丢失的风险。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钙流失,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有不少研究显示,钠盐的摄入量将影响髋部或椎体骨密度。因此,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
如何控制盐的摄入量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盐的摄入呢?建议从几个方面做起:用限盐罐或限盐勺提示自己用了多少克盐。减少食用咸味零食和快餐。比如薯片、汉堡、豆瓣酱、辣酱、咸鸭蛋等食物中的盐含量不容忽视。购买食盐时,可选择低钠盐。购买包装食品时,优先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此外,“不咸≠不含盐”,话梅、夹心饼干等吃起来好像不咸的食品,含有不少“隐形盐”。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等微信公众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