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第5版:

“邮”点心意,添点年味

新疆寄来的阿克苏苹果、产自漳州的水仙花种球、青岛码头捕捞上岸的水产海鲜……1月17日上午11时,一车快递包裹被运输至中国邮政南平分公司滨北揽投部,不少快递上印着喜庆的红、橙色祝福语。伴随着传送带和分拣机运转的齿轮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被有序分拣至不同快递袋,等待快递员派送。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春节时间’,这波快递高峰预计会持续到2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滨北揽投部副经理陈辉告诉记者,在这段节前快递收派高峰期,滨北揽投部每天会收到上万件快递、邮件,其中不少是市民购置的年货产品,网点40多名快递员铆足了劲开展揽投工作,为迎春添喜助力。

与此同时,一批本地年味也在通过邮路走出延平,为在外游子、老饕的春节餐桌添彩。“这些麻袋里装的都是宝峰腐竹,打包好就能寄出了。”陈辉指着打包区内的待发货物说。宝峰腐竹是延平区知名的土特产,来自延平区樟湖镇宝峰山村。在南平市邮政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邮政南平分公司将快递车开到田间地头,宝峰山村的村民们成了协议用户,快递员直接到村里收寄腐竹等土特产品,让产自延平的“乡味”能够第一时间搭上快递的“春运班车”。

一箱美味寄乡愁,一封书信载思情。正在北京求学的延平姑娘小林最近收到了“邮政绿”带来的别样“年货”——高中好友寄出的一张贺年明信片。“马上就是农历蛇年了,明信片图案面的卡通蛇非常可爱,很应景。”小林开心地说道。

在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登上时代舞台前,明信片曾是人们传递新春问候的热门选择之一。陈辉对春节前的贺年信件寄递潮印象深刻:“我还记得,2007年春节前,每天需要揽投的贺年明信片有几百张,有时甚至能超过千张。”虽然现在手写书信已经不再是主流的拜年方式,但贺年明信片仍作为文化消费领域的一份子,活跃在新春时节的邮路上。

“1月5日,《乙巳年》特种邮票开售,我们南平的蛇村纪念邮戳很受欢迎,当天就有不少市民寄出了加盖纪念戳的贺年明信片。”中国邮政南平分公司邮务部经理陈航告诉记者,有不少集邮爱好者乐于收集带有当年生肖元素的极限明信片(即明信片图案、邮戳、邮票三元素内容统一),在新春之际互相寄送明信片,既送上了新年祝福,还能收集各地特色明信片、邮戳,实现“透过邮品看世界”。“马上就是乙巳蛇年,我们正在计划围绕延平区樟湖镇的崇蛇文化,开发明信片等纪念邮品。”陈航说。

作者:□本报记者 程若兰 通讯员 郑清东 周远有
2025-01-22 □本报记者 程若兰 通讯员 郑清东 周远有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8310.html 1 “邮”点心意,添点年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