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几头大肥猪,杀猪当天约莫凌晨四五点钟,宰猪师傅便提着工具来了。师傅到家后,母亲先沏一杯浓茶给他品尝,再上楼拿一些刚晒好的红薯干给他尝鲜。等到大铁锅里的水快烧开了,父亲便叫上几个精壮小伙,随师傅去猪圈捉猪。每次听到猪的嚎叫声,母亲便悄悄躲进厨房,等到猪被宰后才慢慢走出来,喂养了近一年,母亲与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用开水烫过猪身后,宰猪师傅便用铲子给猪剃毛,剃毛铲所到之处,猪毛猪鬃纷飞。接着,师傅用两个大铁钩钩住猪的后腿,倒挂起来开膛分割,一个多小时后,案板上就摆满了一块块红艳艳的新鲜猪肉。母亲特意招呼师傅割一块尚冒热气的里脊肉来做猪肉宴,犒劳宰猪师傅的同时,叫上邻居们来家里好好吃一顿,顺便商量打年糕的事。
打年糕的米头天晚上就浸泡好了,早饭后,邻居们便按事先约好的时间陆陆续续赶来。经过洗米、淘米、蒸米饭、拌“灰水”等工序后,把米饭摊开晾干再次蒸熟,年糕的香气便随着蒸汽袅袅升腾。等到年糕被置于院子中间的大石臼内,几个壮汉便用专用的木棍围着古老的石臼不停地捣鼓。待到年糕韧性十足,便将其置于案板上,再用手揉搓均匀,做成各种形状的年糕。左邻右舍把窄窄的屋子挤得水泄不通,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旁的弟弟早已垂涎三尺,缠着母亲要了一块年糕,飞奔到院子里与小伙伴们分享。
做罢年糕,春节就近了,乡亲们便开始制作豆腐和酿造糯米酒,再去集市上买回一些糖果、花生、瓜子、鞭炮等过年的必需品。忙活了大半个月,终于把年货备齐了。等到除夕那天,全家人又忙活了起来。父亲吩咐我们把家里和房前屋后的沟沟坎坎彻底清扫干净,母亲则用长竹竿绑扎着扫把,把房梁上的灰尘、蜘蛛网等扫除,然后把砧板和橱柜抬到院子里清洗,厨房顿时变得窗明几净。
洗好橱柜后,母亲招呼我们用制作豆腐的水洗澡,母亲说用豆腐水洗澡皮肤会变得又滑又嫩。用豆腐水洗澡后,我和弟弟便开始贴年画、写春联,想到尚显幼稚的书法又可以派上用场,我心里头美滋滋的。“门迎春夏秋冬福,福喜满堂堂增辉”“户纳东南西北祥,祥瑞盈庭庭添锦”兄弟俩通力合作,很快就把散发着清新墨香的大红对联贴到了大门框上。
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一盘盘红猪肉、腌制鸡肉、鱼肉、香肠、排骨、年糕……色香味俱佳,馋得我们直流口水。随着父亲一声令下,大家便“狼吞虎咽”起来。正吃得起劲时,弟弟在房间里大声喊:“大家快来看呀,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和哥哥姐姐便飞奔至电视机前争抢最佳观看位置,欢声笑语顿时在窄窄的土砖房里缓缓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