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逆行、闯红灯、不戴头盔……近年来,电动自行车逐渐跻身市民短途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行列,其引发的各类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威胁骑行者自身安全,更为每一位城市交通参与者带来隐患。近日,记者对市民及交警部门展开采访,探寻电动自行车违规现象背后的原因与改善方法。
心存侥幸 出行安全闪现“红灯”
17日下午6时许,正是下班高峰时段,车流量大。记者在建阳区朱熹大道的一处十字路口观察发现,部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未佩戴头盔出行,有时则出现了骑行者戴有头盔,而随乘人员未做相同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
头盔保护缺位的问题在校园周边同样存在。将时针回拨至下午4时许,延平区某小学敲响放学铃声后,等候在校门外的家长们各自接回了自家的孩子。在骑电动自行车来接孩子的家长中,大部分按规定给自己和孩子都戴好了头盔,但个别家长虽然将头盔挂在了把手、置物篮等显眼位置,却完全没有戴上的打算。跨上电动车、拧动油门,几对没有正确佩戴头盔的亲子很快离开了校门口。“从学校骑回家就十分钟,这一小段路不戴头盔不会有事。”对于不戴头盔的举动,一位家长这样解释道。
一些骑行人和随乘人员不戴头盔的行为给自身埋下了安全隐患,部分电动自行车车主错误的出行方式还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困扰。记者在延平区滨江路一处车流量较大的丁字路口处看到,个别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将斑马线视作通过路口的“快速道”,混在人群间快速骑行穿梭,引得周边行人慌忙躲避。
“在有红绿灯的路口正常过斑马线应该是很安心的,有些电动车这样乱穿,实在太危险了!”正在道路一侧等待通行的市民周女士气愤地说,“等绿灯时,有些车还会在身后一直按喇叭催我们让路,非要挤到最前排第一个走,真不知道这是人行道还是车行道了!”
部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心不在焉”的问题也让一些市民感到担忧。在交通高峰时段,建阳第二中学校门口到建阳水东大桥一带常能看到电动自行车在汽车的车流中穿梭,其中有不少骑行者是学生。“有人骑车时看手机,单手扶把,分散了对路况的注意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市民张女士十分关心这一安全问题,“现在有不少学生选择骑电动车上下学,希望能在高峰期加强交通引导,确保学生安全通行。”
“这段路我熟,一会儿不戴头盔也不碍事。”
“赶着送东西,想快点到就只能逆行,小心点就行。”
“这会儿路上行人和汽车都不多,闯红灯应该也不会撞到谁。”
……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名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发现,各类违规行为的背后,多是“出事的不可能是我”的侥幸心理作祟,一次次看似“安全通关”的结果让部分骑行者更加敢于漠视法律法规。
但交通事故以血的教训告诫我们,这些危险行为极易种下苦果。“在2024年度全市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亡人数的16.23%。”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大队大队长廖文雄告诉记者,导致各类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多是逆行、超速、闯红灯、争道抢行等显性交通违法行为。侥幸心理左右下发生的危险出行,已经为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自身及其他交通参与者亮起了红灯。
多措并举 擦亮安全通行“绿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市辖区内非机动车车辆保有量已经超过63万辆。针对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目前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2020年以来,建阳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最新数据,在辖内各县(市、区)中,建阳区的非机动车保有量位列第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建阳大队副大队长汪松告诉记者,在电动自行车数量快速攀升的初期,其辖区内出现了不戴头盔人员多、无牌照车辆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多的“三多”现象。对此,建阳交警大队强化了路面查处力度,在高峰时段以疏导为主,对闯红灯、逆行等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平峰时段则对市场、工厂等附近的重点路段进行集中整治,结合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强化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对于部分群众对违法行为处罚抵触情绪较大的问题,南平公安交管部门创新推出了轻微违法“五选一”惩戒式教育:当市民因驾驶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违规载人、随意变道等原因被查处时,可在担任交通劝导员、抄写道路交通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朋友圈发布自身违法事实集赞、接受处罚并填写保证书五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五选一”惩戒式教育上路实践后一年内,建阳城区的各类二轮车交通违法行为和拒不配合执法行为均显著减少,二轮车交通事故同比降低39%。目前,这套寓教于“罚”的方式已常态化开展,并于2022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针对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出行安全问题,在加强校园周边交通违法行为动态查处力度的基础上,建阳、邵武、建瓯等地交警部门均联合当地教育部门推出了校园电动自行车“分色管理”措施。
以建阳区为例,交警部门为学生驾驶的电动自行车挂牌、登记后,由各所学校向车辆所有者发放车辆贴标。由于贴标管理遵循一校一色、一车一号,交警在路面执勤时,可根据贴标颜色、号码有效识别驾驶人信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或违法行为,能够及时溯源,通知学校及家长,实现多方联动,共护涉校涉生交通安全。
“小手牵大手”也是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的有效方法之一。2024年9月,南平第二实验小学启动“小小交通安全监督员”实践活动,担任“小小交通安全监督员”的学生们于上学高峰时段在学校门口开展工作,对未“一盔一戴”的家长进行劝阻。“为给孩子做好榜样,很多家长都会虚心接受劝导,按法规要求戴好头盔。”南平第二实验小学安全处主任黄洁表示,“小小交通安全监督员”在以自身行动带动过往行人、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交通安全素养,实现了“小手牵大手,交通安全共打造”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