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第6版:

夜魅·黎川古城

那青砖黛瓦的明清骑楼,那长廊飞渡的双溪廊桥,那酥脆甜蜜的灌芯糖条,那文客朝圣的张恨水故居。一个个模糊地出现在梦里的剪影,让我对黎川古城心生莫名的向往。为酬心愿,假期驱车来到这一承载1700多年厚重文化的古城……

细雨如烟,夜幕笼罩下的古城,平添了些许幽雅。灯光绚烂璀璨,透过昏夜这一黑色滤镜,明与暗的剧烈反差,让静谧的街道越发地充满光影的美妙。铺满了平整而又光滑的青石板的街道,被雨水润染得如同银箔,把熠熠的灯光反射进人眼,斑驳陆离。街道两旁的商铺,很多都已闭门打烊,但也有依旧敞开店门欢迎宾客的茶肆酒吧。它们显然是精心设计过的,每一家都有各自独特的气质吸引着满含好奇的游人。人们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享受着与现代生活迥然不同的慢节奏,沉浸于远离喧嚣世俗的宁静。游客们手里的手机东拍拍,西照照,忙不迭地,生怕漏了每一帧美丽的画面,已然忘记了电量不足。想饱览所有风景的急切和慢悠悠的脚步明显矛盾了,但是却让人的心境被意境升华了。走到新丰桥头那仿若祠堂庙门的桥头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座廊桥。桥前是两扇紧闭的大门,你会忍不住地想一探究竟。进入桥门,是一座横亘于黎滩河的石体长桥。是桥也是长廊,有桥的实用,也有长廊的美。夜色中,廊桥两边挂满了红灯笼,众多的老者斜靠着护栏,话家常,伴随着河里传来的流水潺潺声响,此时此景,你是否似曾相识?那是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式审美。希望张恨水先生恨的不是黎滩河的水,因为这条河水太美了。她没有跃下虎跳峡的金沙江那咆哮的吼声,也不会像温婉的西子湖那样静谧无声,她的声音恰到好处,哗啦啦的,如同珠玉落盘,仿佛是散发阿尔法波的背景音乐,让人瞬间归于平静,天人合一。

黎川文化源远流长。朱熹曾赞美黎川是“一城山色,绿水浮楼”;徐霞客曾用“闤闠颇盛”来形容黎川的繁华;而少年时代生活在黎川的张恨水则用“梦里江南”寄托自己的情感。号称“十里长廊”的古街,两旁尽是骑楼式店铺,是明清赣派建筑的缩影。“隔街骑楼五里长,街连幽巷串厅堂。商铺酒楼接茶肆,遮阳挡雨两长廊。”说的就是这里街市的风貌。除去建筑,黎川那些独有的美食也让人心驰神往。那软烂滑嫩的芋糍是多少黎川游子的乡愁;咸香酥脆,温润柔和的擂茶让人在品嘬中喝出悠闲;汤水清亮,爽滑的水粉叫人饱腹之余,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黎川也流传着众多的风俗,却偏偏是恼人的夜,让我看不到黎川“龙舟竞渡”“双狮戏球”“踩高跷”这些让人情绪奋发的节目;而这窄小的街,你为什么不把“双扶船”“道情话文”“舞龙”全部概括。黎川虽小,人杰地灵。我们看着陈孚恩的书法条幅,行笔潇洒飘逸,给人以秀韵天成的感觉,仿佛是跟他隔着时空对话;写下“可惜闽州风物好,一生魂梦到三山”诗篇的元绛,他对一个地方的执着竟如此的深沉。文化从古至今,又从今而去,黎川又将继续在历史前进的洪流里,将自己的文化积淀得又醇又香!

别了,黎川!你那美丽的景色和厚重的文化让我如饮甘霖;再会,黎川!待你日新月异,装扮更美的妆容后,我再来将你细细深品。

作者:□张斌
2025-05-15 □张斌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2822.html 1 夜魅·黎川古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