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南平市“鼎饪岐黄·膳决高下”中医药膳制作技能大赛举行,参赛选手将中医药文化与美食相结合,烹饪出一道道色、香、味、效俱全的药膳菜肴。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药膳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现将本次大赛的药膳菜肴作如下推荐:
药膳主食类别
●四神丸香
主料:猪肉、鸡蛋
辅料:荸荠、苹果、胡萝卜、玉米
药材:莲子、山药、芡实、茯苓(以上四味中药共同研成粉末使用)
功效:健脾祛湿、补气安神,改善脾虚湿滞(依据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适用人群:脾虚湿重、消化不良、体倦失眠者,尤宜亚健康人群。
烹饪要点:蛋皮需薄且均匀,蒸制时间精准控火,保留药效与鲜嫩口感。
● 香橼佛手粥
主料:大米100g
辅料:去核红枣10颗、薏米30g
药材:香橼30g、佛手30g、山药30g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依据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适用人群:平时工作压力大,容易心情郁闷的上班族。
烹饪要点:1.香橼和佛手放进锅里,加入适量水,盖好锅盖,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大约10分钟。2.把香橼和佛手捞出,把准备好的大米、薏米、山药和红枣都放进煮过香橼和佛手的水中,再往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大火烧开,后改成小火煮40分钟即可。
● 玉竹枸杞粥
主料:大米100g
辅料:白糖5g
药材:玉竹30g、枸杞20g
功效:具有滋阴润燥、益气补虚的功效。
适用人群:适合阴虚体质者,或秋燥咳嗽、咽干者,还适合因熬夜、用眼过度(如手机族)导致肝肾亏虚的人群,兼具美容养颜(改善皮肤干燥)和护眼作用。
烹饪要点:大米用干净自来水淘洗两次,再按照1:4/5的比例加干净自来水或纯净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20-25分钟后加入洗净的枸杞20g,再用中火熬3-5分钟。
● 黄芪红枣糙米饭
主料:糙米200g
辅料:红枣(5颗去核)
药材:黄芪(5g,用纱布包好)
功效:补气养血(依据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适用人群:气血亏虚者(感冒发热、体内湿热等人群不宜食用)。
烹饪要点:黄芪(纱布包好)、红枣、糙米(淘洗后)一同加水浸泡30分钟,放入电饭煲后按正常煮饭模式煮熟,取出黄芪包即可。
● 翡翠白玉饺
主料:面粉500g
辅料:油菜500g、肉400g、玉米粒100g、葱100g、生姜10g
药材:紫苏10g
功效:行气和胃(依据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适用人群:大部分人群。
烹饪要点:油菜选择叶子部分,加少量盐、油焯水,置于料理机内榨汁,与面粉一起揉成面团,葱、姜切碎,与剁好的肉馅、玉米粒、紫苏混合,再加适量酱油等搅拌均匀,包好饺子,下锅煮熟即可。
● 八珍糕
主料:糯米粉40g、黏米粉80g
辅料:白糖40g、葡萄干5g、红枣脆5g
药材:炒薏米15g、莲子15g、山楂5g、炒山药15g、芡实15g、炒麦芽15g、炒白扁豆15g、茯苓15g
功效:健脾祛湿、固肾益精(依据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适用人群:脾胃虚弱、肾虚人员。
烹饪要点:将药材打成粉,过筛后与糯米粉、黏米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再倒入准备好的糖水及果丁,用手揉搓均匀成团,一按就散的状态即可。装入模具压出形状,大火蒸30分钟。(李思敏 唐雯晖 整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