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里的“一条大河”勾起了多少人心里缕缕的乡愁。每个人心里都有家乡的那条河,河里流淌的或是孩提时戏水的笑声,或是洗衣捣练的捶打声,或是渔舟轮渡的马达声……一个个河沿生活的剪影伴着流波萦绕脑海,在记忆深处埋下根来,不再管多大年纪,回想起来历历在目,皆是满满的美好。作为邵武人,生于斯,长于斯,心里的那条大河就是那穿城而过的富屯溪。
作为福建山区的河流,依山而过,自是蜿蜒曲折,众多山峦流下的泉水汇集起来,富屯溪也是颇有庞大的气势,城区至水北飞架起四座大桥,跨度两百多米,很是壮观。沿途的风景映照在河中,有着连绵的青山,有着成排的工厂,有着林立的高楼,有着田田的耕地。一路波澜浩荡,一路风光旖旎。
春季过后,邵武到处都是花红草绿的,富屯溪畔的熙春山更是被春风装扮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场蒙蒙的细雨,让熙春山笼罩在烟帐里,和着河里腾起的水汽,那画面即是烟雨江南的写意,人在其中,心里突然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那也是秀丽山水让人着迷得想要超脱尘世,羽化登仙的愿景。沿着熙春公园的河边林荫小路漫步,一路青草和花朵的清香,微风袭来,包裹着清凉,送进人的鼻孔里,沁人心脾。驻足沧浪阁,河水就在身下流淌,虔览严羽的生平介绍,心知《沧浪诗话》其文之重,仿佛能感受到严羽在河边垂钓时脑中对诗文评论反复琢磨的那片匠心。雨天初霁,富屯溪旁的山峰被雾气埋了一半,天色如水墨泼染,略显苍茫。
五六月,此时的邵武是淫雨霏霏的雨季,富屯溪的洪流如约而至,滚滚的河水裹挟着泥沙,从上游浩浩荡荡地奔涌过来。多日的大雨让河里的水量激增,往往要淹没河畔的道路。邵武东门附近地势最低,溪南路、五一九路、中山路基本上都是“水漫金山”,可以行舟。沿河的商铺的店主最是气恼的,因为不仅会遭受损失,洪流过后还要打扫卫生,费财费力。但是,也是有意思的事情,每年富屯溪洪期,总有一些“好汉”会从越王桥那里跳入河中,浮出脑袋,顺流而下。河边有姑娘看到,好奇地大声问:“叔叔,这么大的水,你在河里干什么呢?”“好汉”答复:“我在游泳啊!”路人啧啧称奇,颇有古代“弄潮儿”舍我其谁的风范。洪水冲走的或许是身边的财物,但是冲不走的是邵武人豁达和跟命运抗争的精神。
富屯溪于东关大桥处建起了大坝,所以大坝之上的河段就成了深湖,名曰“紫云湖”,湖深水幽,静谧无声。湖的安静衬托出两岸的嘈杂,其实也就是行人谈话和广场舞音乐的声音。平湖自然比急流有更高的商业价值,聪明的人们在紫云湖岸边泊着画舫,又将画舫改成了小饭店,喜水的人很享受这种“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意境。时至夜晚,紫云湖两旁的高楼亮起了华灯,五彩斑斓,一一映照在湖面上,那一漾一漾的波浪将灯影揉碎,晃入人眼,是光的旋律。时值端午节,紫云湖上龙舟竞渡,每条船上二十多个壮汉,在有节奏和密集的鼓声指引下,奋力划桨,逆着江流而上,怒流争锋,是力量美感的体现。两岸的人群边呐喊鼓劲,边讨论着到底哪只龙舟能够夺魁。富屯溪迎来了人气高涨的时刻,充满了活力。
秋尽入冬的富屯溪,水量愈发的少了,河面上泛起了丝丝缕缕的水汽,在朝阳下氤氲缥缈,美不胜收。晨起的人们沿着河边或是跳舞,或是跑步,或是打太极……更有健将在越王桥头附近冬泳的,穿着厚厚冬衣的我们只能望而兴叹,佩服无比。东关水电厂大坝之下的富屯溪,水流清浅,雨季里藏着的大石头都裸露了出来。河水流出微微的“哗哗”声,网传说是容易让人入眠的。下王塘那段的石子滩是野炊的好地方。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年段长就带领我们到这里,利用河边露出的石头支起铝锅,炖煮着带来的食材,别有一番风味。待到吃饱喝足后,我们游戏、歌唱,直至夕阳斜照,橙红色的光晕浸染富屯溪水面,对面的同青村仿佛也被镀上一层温柔的琥珀色,时光在此刻变得缓慢而诗意。我们收拾心情,收拾炊具,驾车而返,收获满满。
富屯溪流淌了千年,我们的人生皆是她身上的一个片段。她见证着邵武从古至今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她哺育着邵武的人民,让我们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她承载着邵武文化,串起了一个个乡镇,将风物习俗传递到远方。多少游子都要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一个括号,生于故乡,终于桑梓。我想我是不会再离开邵武的,我人生的括号中会有我为这个小城挥洒的汗水和为其美好而付出的奋斗。而心中的这条“大河”幻化成生命的图腾,我为之倾倒,为之着迷,为之魂牵梦萦,更愿意为之奉献,将家乡建设成人人为之感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