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帮乡里乡亲义务上山采草药。也许耳濡目染,我自然而然地对身边的草木特别关注。
一日行走在小路上,我忽然看见路边的山坡上,见到了久违的“洋呛”,感觉见到老朋友一样,特别亲切。掐指一算,“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的我已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洋呛”了。
家乡人,对“洋呛”尤为熟悉。因为“洋呛”是我们当地特有的一道美食——臭豆子,也就是酱豆制作必不可少的材料。每到秋季黄豆成熟,母亲都会做臭豆子。小小的我常跟在母亲后面,帮母亲割些“洋呛”叶回来。在儿时的记忆里,在出村的羊肠小道上,“洋呛”就长在靠田的路边。每到黄豆晒干,母亲都会割一大把“洋呛”回家,洗净、晒干,用于制作酱豆。
制作臭豆子程序并不复杂。先将晒干的黄豆浸泡、烧烂。然后将已洗净、晒干的“洋呛”叶铺在箩筐内,上面放置熟黄豆,盖上一层“洋呛”叶,一起发酵。发酵出的黄豆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取出发酵后的黄豆,叫湿酱豆,可以用来烹饪。当然,大多数湿酱豆晒干成干酱豆,易保存。
“洋呛”其实是我们当地话的音译。“洋呛”散发出独特的、浓烈的香气,闻起来有点“冲”。也许它的“土名”就来自它呛人的味道。其实,小时候见过的花草树木大多只知道它们的本地话叫法,却不知道它们的真名。也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洋呛”的学名叫做黄荆。也逐步地解密了“洋呛”的更多秘密。
黄荆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长不大,有“千年锯不得板,万年架不得桥”之说。黄荆长在河边、山坡边、田埂上,尤其喜欢沙质土,在石质的山坡上、沙洲上总能发现它的踪影。我们当地的黄荆叶是手掌一样的掌状复叶对生或轮生,小叶常见有5片、3片的。叶子上面深绿色具细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缘呈大锯齿状或羽状深裂。幼枝方形有四棱,颜色为绿色。老枝圆柱形,树皮灰褐色。冬天要辨认黄荆只能看树皮。因为黄荆到了冬季会落光叶,只剩光秃秃的枝干。
黄荆先长叶,后开花。黄荆花美丽。在黄荆顶端长着长10-27厘米的聚伞花序集成圆锥花序,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花冠淡紫色。米兰般细小的黄荆花不仅好看,是重要的蜜源植物,也是养蜂人眼中的宝贝。蜜蜂通过采黄荆花酿蜜,得到非常珍贵的黄荆蜜。
高手在民间。农村老一辈人当然知道黄荆的妙用。在辣椒、茄子地里,覆盖上嫩的黄荆枝叶,堆上泥土,美其名曰“上肥”。实际上是黄荆枝叶在地里发酵,做肥料。更神奇的是,用刚长出嫩叶的黄荆遮芋,芋子不长“白癞”。黄荆气味独特,老农采摘叶片当茶饮。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老人用它煮水喝,既消暑,又解渴。药农深知黄荆枝叶秉性,将黄荆枝叶捣碎之后,敷在脚丫处或者用来泡脚,能够缓解脚癣、脚气、脚痒等症状。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小孩夏天身上长痱子,老人会采黄荆叶,放入装满热水的盆里给孩子洗澡,治痱子。
有的地方,端午节时用黄荆来制作碱水粽子了。每当端午节临近了,家庭主妇们割黄荆枝条,把它采回来,晾晒到七八成干,然后点燃了火烧成灰,过滤灰所得到的就是碱水。用它浸泡糯米就能做出金黄金黄的、带有黄荆树清香味道,好看又好吃的碱水粽子。
在乡间,黄荆还有个别称,叫它蚊惊树,因其独特的清香味,能有效地驱赶蚊虫。炎炎夏日,肆虐的蚊虫“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有经验的老农在夏季经常采黄荆枝叶回来,晒干,燃烧后产生的烟散发出的气味,能达到驱除家里蚊虫的效果。贴心的老农用燃烧黄荆来熏猪牛栏。
“黄荆,处处山野多有,樵采为薪,年久不樵者,其树大如碗也。”黄荆柴晒干,易着火,但不禁烧。我们小孩也常砍黄荆当柴烧。免不了挨大人骂:“囝仔,你就这么懒,‘洋呛’辊子都砍来。”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黄荆树蔸发嫩条”,像割韭菜一样,砍了又长,且长在路边、河边、山脚、沙洲上,不用出远门、爬山,属于就地取“柴”。
黄荆枝条柔韧结实,可以用来编制各种箩筐、器皿。冬季,柔韧的黄荆条捆柴火用。小时候,我们男孩常常喜欢拗断黄荆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既美观又遮阴。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古时贫妇以黄荆为钗,以粗布为裙,就有了“荆钗布裙”成语,故丈夫谦称妻子为“拙荆”。
少时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不了解“负荆请罪”的“荆”为何物。原来“荆”是指黄荆,古时以黄荆枝条供刑杖之用,因而才有廉颇“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有句俗话说:“黄荆条下出好人。”自古以来,黄荆条也是长辈教训熊孩子的工具。黄荆条颀长秀挺,质地柔软,具有弹性,不易折断。黄荆条打人,打起来疼痛,但又不伤筋骨,是威慑孩子的好武器。小时候,很多调皮的小孩都“品尝”过黄荆条的滋味,长了记性。最著名的黄荆树当属长在三苏祠的,相传是苏洵亲自栽种。有一棵周长近1米干枯的黄荆树(旁边又长出几株新枝),长在三苏祠古井旁。年轻的苏洵好游四方,是在家的程夫人管教孩子。而年少的苏轼、苏辙调皮、好动,程夫人少不了手执细细的黄荆条,鞭策“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的他们。
黄荆是4-6月开花,7-10月结果。黄荆花谢了,会结出一种细细圆圆的暗灰色籽实,叫黄荆子。它的籽实坚硬,不易破碎,还会长久地释放着一种淡淡的药香。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喜欢采摘成熟的黄荆子,晒干后装进枕袋做枕头。圆圆的小籽实对头、颈部有按摩作用,淡淡的草药香时不时侵入鼻腔,既能预防颈椎病,又能帮助睡眠,起到安神的作用。黄荆子不仅煨火无烟无味,取暖时间还长,是理想的煨火材料。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一到冬天,一家人围在火盆旁取暖,就用黄荆子来煨火呢。黄荆子还可以用来泡茶喝。
乡间无杂草,认识全是宝。没承想,长在乡野、平凡的黄荆全身都是宝。黄荆花和叶,蒸过后还可以提取风油精。黄荆茎皮不仅是造纸、制人造棉的优良材料,还可以制作成非常结实的绳子。黄荆的药用价值高,被誉为“神仙草”。黄荆的花、叶、枝、根茎、种子,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黄荆花蕴含大量的花青素,可以预防青光眼,还有消炎抗菌作用。黄荆叶治疗感冒、中暑、吐泻、痢疾、疟疾、黄疸、风湿、跌打肿痛、疮痈疥癣等病。黄荆叶捣烂兑水喝还可治中暑发痧、急性晕厥和上吐下泻。黄荆茎叶治久痢。黄荆根可治疗胃疼、慢性气管炎、感冒、风湿等病。种子是中药黄荆子,为清凉性镇静、镇痛药。此外,农村将黄荆种在菜地周围做菜园的篱笆用。黄荆“百干相扶共一根”,是一种较好的固坡和水土保持植物,其根部造型奇特,有超高颜值,可培育成盆栽,当盆景。黄荆的地下根桩还是作为根雕的上等选材。
再见黄荆,睹物生情,想起黄荆种种好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