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婷 制图)
“胆囊炎,轻松一贴。”“孕婴级0耐药,孕妇也能用。”……在网络购物日益普及的当下,各类商品广告充斥网络生活,这些看似贴心的广告语,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近日,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了两起处罚案例,借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购买医疗产品时要擦亮双眼,尤其对发布的广告宣传提高警惕。
延平区市场监管局竞争与价格广告监管股工作人员饶振雯向记者披露了两起办结的典型案例。一起是南平市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拼多多网店销售“穴位压力刺激贴”时,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在商品详情页面宣传的功效超出批准范围,广告内容含有“轻松一贴;呵护胆区;专注胆囊健康;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字样,且无法提供证明广告内容真实性的材料。此外,商品详情页面医疗器械备案号信息因工作人员失误错误上传。最终,该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被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被处罚款1800元;因未在网店销售的医疗器械商品主页面显著位置展示医疗器械备案凭证,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无独有偶,位于延平区的某贸易有限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其在天猫商城开设的“某医药旗舰店”经营的“抗HPV生物蛋白功能敷料”,广告宣传内容与产品说明书不符。说明书中标注“妊娠期、经期者慎用”,却在广告中宣称“孕婴级·0耐药、0危害”,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经营的“尿液样本HPV病毒染色试剂”,含有“三甲医院同款”等字样,广告未经过广告审查机关审查。该公司因发布虚假医疗器械广告、未经审查发布医疗器械广告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分别处以1800元和100元的罚款。
饶振雯分析说,从这两起案例可以看出,虚假违法医疗产品广告主要存在几大陷阱。首先,商家在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案例中穴位压力刺激贴被宣传能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超出了其实际批准的功效范围,以误导消费者。其次,信息虚假陷阱。包括广告内容缺乏真实性材料支撑,以及医疗器械备案号等关键信息错误或虚假,让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的真实来源和合法性。误导宣传也是常见的广告陷阱。如,广告宣传内容、适用人群与产品说明书不符,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那么,在网络消费中该如何防范这些陷阱呢?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对于涉及疾病治疗的广告,要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要轻信过于绝对的功效宣传,如“迅速起效”“保证有效”等;购买医疗器械或药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信息。如,商品主页面是否显著展示医疗器械备案凭证、药品批准文号等关键信息,并核实其真实性。同时,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对比广告宣传与说明书内容是否一致;尽量在知名、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物,选择资质齐全、口碑较好的商家。这些平台和商家通常会对入驻的产品和广告进行一定的审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发现虚假违法广告线索,要保留好广告页面截图、订单信息、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