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第2版:

顺昌柑橘实现“全周期开发”

产业链上结“金果”

“过去这些疏果、次果只能当垃圾扔掉,现在却成了‘金果果’。”7月27日,在顺昌县埔上镇品冠农业合作社加工车间里,负责人练国华抓起一把金黄的小青柑感慨地说,全产业链开发,让柑橘从山间到车间实现了“脱胎换骨”。

埔上镇是顺昌县柑橘种植核心区,全镇3.2万亩柑橘林年产3500万公斤鲜果。但长期以来,柑橘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果农增收受限。“一直以来,我们主要就是卖鲜果,效益提不上去。”练国华说,之前从来没想过往上下游去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埔上镇党委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以乡村振兴公司为平台,充分用好“常态化党建体检+摸清零散闲置低效资源+搭建‘到南平去、助乡村兴’平台+创建乡村振兴公司和村股份合作社+要素保障”的“五合一”链条,让柑橘产业“华丽转身”。

“我们通过党建体检精准锁定产业堵点,把柑橘生长周期拆解成‘时间轴+产品链’,让每个阶段的资源都物尽其用。”埔上镇党委副书记刘景柱介绍。在品冠农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每天5000多公斤新鲜柑橘经过分拣、晾晒、加工,全年可转化120万公斤原料制成干品。春夏用疏落果制作药材果、青柑果茶,秋冬以成熟残次果生产陈皮、小青柑,果肉和果核则定向供应给浙江的果汁厂商。这种“全周期开发”模式,让柑橘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去年,品冠合作社开发出6个柑橘加工品类,试产即实现销售额70万元,产品远销浙江、广东及福建安溪等地,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300万元。

为了让柑橘全产业链发展惠及更多的群众,乡村振兴公司依托集体力量,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公司负责统一收购原料、对接市场,合作社专注生产加工,通过“原料统收+标准化生产”降本增效,农户既能卖果增收,又能到车间务工,形成“卖果+务工”双收入渠道。这种模式让分散的资源聚成合力,带动200余人稳定就业,农户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实现“农户增收、企业盈利、集体壮大”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计划注册自主品牌,开发果汁和果核药材,让每颗柑橘都‘榨’出最大价值。”练国华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要让柑橘产业链条更长,让村民的腰包更鼓,让柑橘成为带动乡村共富的‘黄金产业’。”刘景柱表示,埔上镇正推动柑橘产业从“一产提质”向“二产延链、三产增值”融合发展,预计全镇柑橘加工产值将突破500万元。

作者:□朱城铖
2025-08-04 □朱城铖 顺昌柑橘实现“全周期开发”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6519.html 1 产业链上结“金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