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
第7版:

当心这些新型骗局

随着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时间增多,各种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南平市工行特别发出风险提示,提醒大家警惕以下几类紧盯未成年人零花钱的骗局。

网络游戏相关诈骗

骗子常以虚假充值或虚假装备交易为诱饵,在游戏内聊天频道、社交平台等地方发布“低价出售游戏皮肤、账号、游戏币”等广告信息。未成年人容易被“低价”“稀有”等字眼吸引,在对方诱导下选择私下转账,而一旦钱款到账,不法分子便会立即消失,既不给商品也不退款,让未成年人蒙受损失。

还有不法分子会假冒游戏官方客服,通过私信、弹窗等方式联系未成年人,谎称其“游戏账号存在异常,需要进行解封操作”,并以“不及时处理会永久封号”等话术施压。随后,他们会要求未成年人提供支付密码,或让其扫描所谓的“解封二维码”进行转账,以此骗取钱财。

社交平台相关诈骗

部分未成年人有强烈的追星心理,不法分子会冒充明星助理、经纪人等身份,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他们,以“加入明星粉丝福利群”“获取明星签名照”“参与线下见面会”等为由,要求未成年人缴纳“入群费”“保证金”等费用,一旦转账成功,就会将对方拉黑。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在社交平台上与未成年人发展虚假网恋,通过甜言蜜语、嘘寒问暖等方式,利用他们的情感需求迅速取得信任。之后,便会编造“生病需要医药费”“想来见你但缺少路费”“遇到紧急困难急需用钱”等借口,诱导未成年人转账。

伪装身份相关诈骗

不法分子会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账号联系未成年人,用严肃的语气谎称“其父母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调查”,甚至会发送伪造的“逮捕令”“案件通知书”等文件制造恐慌。在未成年人因担心父母而心理崩溃时,恐吓他们按照指示操作,要求将家中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查”,从而骗取钱财。

还有不法分子会盗取未成年人同学、朋友及亲属的社交账号,伪装成熟人后主动联系,以“急用钱买东西”“手机没钱了帮忙充值游戏、话费”“遇到急事需要周转”等借口,向未成年人索要钱款。由于是“熟人”求助,未成年人容易轻信并转账。 (黄靓 整理)

作者:
2025-08-27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7545.html 1 当心这些新型骗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