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具,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使用筷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4-5岁幼儿要会用筷子吃饭。使用筷子时,同时牵动着手指、手腕、手臂等多个关节的肌肉,不仅可以帮助锻炼身体小肌肉的协调性,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还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促进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在日常进餐环节中,我观察到孩子们与筷子“相处”时的多样状态:部分幼儿会使用筷子,并且用得很好,但是在进餐时会选择用勺子不用筷子;部分幼儿想尝试用筷子,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部分幼儿用筷子时也能将食物送进嘴巴,但是握筷子的姿势不正确;部分幼儿在用筷子时不认真,会开玩笑,随意拨弄筷子。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幼儿在技能习得与文化认知上的成长需求。
深入分析发现,幼儿用筷困难主要源于三个层面:
一是年龄因素:班级孩子存在一定年龄差距,有一部分孩子现阶段没有完全掌握使用筷子的技巧。
二是学习态度:部分孩子在用筷子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也不愿意去学着使用,所以他们掌握的速度会比较慢。
三是家庭环境:有些家长平时很少给孩子提供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且对孩子比较宠爱,不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所以此类孩子大多不会使用筷子吃饭。
为助力孩子们跨越用筷难关,我从文化浸润与技能训练双维度设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支持与帮助:
1.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儿筷子使用情况的认知与态度,了解幼儿在筷子使用技能方面的现状及其在家庭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以从家长的反馈中,了解部分幼儿在筷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找到可以提升其使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2.打卡活动
为了让孩子更熟练地掌握用筷子的方法,提高安全用筷的意识,推出月打卡活动——《我会用筷子》,请家长们让孩子在家练习使用筷子吃饭、夹物等,帮助孩子熟练使用筷子。
3.绘本分享
通过分享绘本《我会用筷子》,帮助他们从拿筷子开始练习如何正确地使用筷子。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拿筷子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两位小精灵来配合拿筷子与用筷子的动作,让小精灵指出每个动作的关键之处,不仅让小朋友一目了然,更增加了学习趣味性。
4.儿歌学习
通过学习朗朗上口的儿歌“小手变成单管枪;拇指夹在筷子上方;食指拇指大拇指;两根筷子对对齐;三指兄弟来帮忙。”使幼儿快速掌握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5.区域游戏
创设《筷子夹物》游戏区,用花生、豆子等材料设计夹取挑战,在游戏中提升手部控制能力。
6.展板宣传
制作“我会用筷子”展板,时刻提醒幼儿筷子的使用方法,以及用筷子时应注意的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简单、平凡的筷子蕴含着中国人对生活、文化、礼仪方面的丰富内涵。这场向“筷”乐出发的探索之旅,正是通过向幼儿熏陶用筷文明礼仪,让幼儿了解筷子发展文化并探索筷子的玩法,使孩子们逐渐学会用筷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