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曾经以为岿然不动的群山,也能被铁臂一点点地挖平,在机械铁蹄下踏出一方林立的高楼来。这陌生的高楼里是规整而方正的屋子,是有期限的家,那颜色似乎是冷峻而沉默的。那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那见面如沐春风的笑脸相迎,那冬日里乡里乡亲围坐着闲聊的热络,终究是只能在记忆中追索。
我难得回武夷山,每次回去,我都很愿意牺牲掉午休的时间,到各处去走走。之前通往我家的这条路,周边还能看到一畦一畦规整的菜园,有热闹的蛙声,有璀璨的萤火,如今是宽敞平整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站在那里,我不知归处……
昨天经过母校,还能看见几栋教学楼,翻墙的月季蜷缩在黑漆斑驳的铁栏杆上,那间明亮的教室早已经不在了,它所占据的空中一方,如今是一栋陌生而闪耀的教学楼。因我总是在假期回来,虽未闻书声琅琅,可也能见着三三两两进出校园的学生。曾经的我也背着书包从那里走进去,满怀着热忱,也满怀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我的欢喜与沉痛都在这围墙里永固了。
昨晚跟着大姑姑慕名去寻画,到访一处小院,因为是晚上,庭院里灯火融融,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碧绿,一条石砌小径将院子很自然地分隔开来,右边是欢声与热络,茶香氤氲,左边则是葳蕤生长的绿植,显然,主人把它们照料得很好。我们走进画室,看见了主人细致的用心与对生活的热爱,一幅又一幅的画作,我只顾着称赞了。聊着聊着,我才知道,她是自学的画画,纯粹是因为喜欢,画着画着就坚持下来了。
如今忙碌而迫切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一份坚韧的热爱吗?她对于画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感动,她对于我想学画的决心,表示大力的支持,拿着一本本画册跟我耐心讲解,如何选择网络课程,如何才能避免走弯路,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风格。
我仔细聆听着,坐着喝茶的时候,我抬头看见屋檐上垂下来的流苏,细看才发现是一种植物,主人告诉我们,这是“一帘幽梦”,多么梦幻的名字。这夜色下的院落里,因为这垂落下来的帘,喝茶的兴致都增了几分,茶水映着月色,也映着瀑布似的“一帘幽梦”,轻抿一口,茶香与美景润到心里去。
这是城市里的温情与浪漫,这是与高楼规整的房子截然不同的城市温情。我的脚是实实在在地踩在院落的土地上,因为同样对画的喜爱,我们团坐在一起,毫无拘束地闲谈,温热的茶水下肚,齿颊留香,我们又聊起读什么书,还聊起游泳,她在聊到画与游泳时,整个人是快乐而舒展的,仿佛在诉说着人生当中引以为傲的闪耀片刻。
大姑姑将“一帘幽梦”移植到爷爷奶奶的小院里,仿佛也连带着移植了几分雅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或许还有种东西可以不变,那就是对美好的追逐,对自己向往生活的构筑。转眼已是2025年,去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从那小院儿里移栽的一帘幽梦如今也攀缘在爷爷奶奶的院子里,密密匝匝地垂下一大片,很从容地开始经历属于它的一年四季。
那院子的主人一定还是那样爱着生活,前不久,我还看见她的视频号上有持续分享生活记录,我刷到了她院子里的一年四季,还有一个觉得生活很有滋味的人心里装下的晨风夕月,阶柳庭花。
是呵,我们一定要持续地爱着点什么,我内心感到一种笃定与快乐。
那一刻,一条微信提示跳出来,我点开家人群,大姑姑分享了一段小视频,这个季节,除了“一帘幽梦”的繁盛,小狗盼盼也在花荫下,在鱼池边,在绿透了叶的橘子树旁,追逐每天都会出现的粉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