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第6版:

话包糍

乡村田野又长满了鼠曲草,不知为何,我又想起了包糍。

搜索“包糍”二字,就会跳出许多有关邵武包糍的信息,生活在南平邵武是幸福的,每年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就能大饱口福,因为春社前后邵武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包糍的习俗,这是当地春社节独特的饮食文化,像寄托人们良好愿景祝福五谷丰登,感谢大地的无私奉献。在邵武沿山镇,每年还要举办开犁节,预示着农忙也逐步要拉开序幕。

古人十分聪明,把春社节放在春节之后和开春耕田劳作之前,这个时候正月刚过,春节的余兴未尽,人们有一些空闲,还可以进行一些满足口腹之欲的饮食活动,另一方面考量则是针对闽北山高水冷湿气大的气候特点,在繁重的农忙开始前,人的身体和饮食上要做一些调整,强壮体魄,饮食上增加一些强筋健骨能够排除湿气的食物,提前把身心调整到最佳劳动的状态,不至于进入高强度春种春播出现不适。包糍中的鼠曲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可以说包糍就是赋予了食补的功能,大家钟情于此就不难理解了。

制作包糍是需要很多劳动力,正宗的包糍全靠用手工来完成,除打米浆外,其余劳动强度并不大,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众多乡村大妈来完成,包糍皮是最花工夫的,要一个粿一个粿去捏,先用一根拇指插进粿团里面掏出个圆洞,而后逐步扩大战果,由里向外由拇指和食指中指配合反复拿捏,直到有足够的容量能装进适量的馅为止,捏皮时需要不时地去沾一些黄油在手指上,目的是不让米浆粘住手,这样蒸起来还光滑漂亮有油性。上好的皮是米中带骨,人工敲打做不到十分均匀,未捣烂的部分我们说是米骨头,最对人的口感,咬起来有韧性,加上鼠曲草的粗纤维,一口下去,韧性十足油而不腻混合着皮馅,从牙缝里慢慢地挤出来,感觉十分美妙,品味着新鲜的竹笋香菇的鲜味以及荤素搭配众多菜肴组成的香甜越咬越香,越嚼越有劲,越嚼味觉体感越醇厚。

我们祖先早就发现了鼠曲草还能够帮助消化,因此包糍还能健胃消食,是容易消化吸收的美食,邵中农村有一句老话叫作“小屁孩过门槛,又可以吃一个”。

20世纪80年代,我参加工作第一站就在邵武沿山,深感当地村民发自内心的淳朴和热情,每当过春社节主人家都非常好客,都要杀鸡宰鸭大鱼大肉烹制上桌,加上自酿的上等米酒娘,吃完包糍了,还要按人头每人备用一份带回家,客气一点的,有20到30个,最少也有15个,客人们带着美食的快乐和酒后的微醺双重满足,依依不舍离开,嘴上说尽千言万语,感谢还是感谢。

过去食品短缺的年代对普通家庭来说,过节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春社节也相对简单,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像过节,饮食所占比重占家庭的开支仅是很小的部分,如今的春社节自然也就过得更隆重更热闹更有仪式感。

喜欢包糍,那是一份乡愁,在外乡贤游子,父母都会亲手做一点,让他们带去,或者通过快递寄过去,让家里人记住一份来自家乡亲人的关心。

饮食是有记忆的,不论你年龄几何,身在何方,想起包糍都能垂涎欲滴满口留香,包糍尤其能唤起童年的回忆,一家人围在一起做包糍、吃包糍幸福的场景能唤醒全身每一个细胞。我们盼望着故乡大地鲜嫩的鼠曲草吱吱幽幽地从地下冒出来。

猛然间想起诗人许德明的诗《小草的心》:“在所有的生命中间,我是再平常不过的……我不爱打扮自己,我却打扮了大地。”这诗用在家乡制作包糍的鼠曲草上再妥帖不过了。

作者:□翁慕慧
2025-05-08 □翁慕慧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22512.html 1 话包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