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采茶季大约是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为不同茶叶品种的采摘时间略有差异,所以时间也会有所不一样。有些人做完茶后,就开始喝茶,卖茶,有的还有别的活计。
在漫山都是花的季节,我肯定不会错过看茶。朋友在武夷山桐木村开了一间色选厂,所谓的色选,不是挑选茶的颜色,而是将茶梗、茶的碎片挑出来。朋友很有诚意地邀请,我爽快地答应了。
早上八点半出发,从建阳出发,高速三十分钟,其余就是乡道。一路上路况都很好,新铺的柏油路。一路上美景繁多,看到瀑布从高空直泻而下,水流并不太大,到了夏季,雨水会渐渐稀少。路边上的小溪,横七竖八的砾石,光溜溜地躺着……
一路前行,一路看茶。有的山其实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树木长在石上。
说到茶叶,这里大面积种植的是大红袍,靠山的屋子有的会开垦出部分拿来作为菜地,房前屋后种上几株茶,俗称“菜茶”,大多数是正山小种。这里基本家家户户做茶,大家爱喝茶,有效益,自然种茶的就多了。
近中午时间,见到了老朋友。二十年前就认识了。他的厂房也是临时租的,住在这山里三四个月之久,做茶的人忙完了,他也没有生意了,等待来年。
看茶,也是想拜访一位在武夷山隐居的朋友。她是东北人,刚到武夷山时,我们偶然认识,慢慢熟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也没联系,不知她过得怎样。听说她还住在山上,真的是百感交集,决定要去见她一面。
山脚下的那些老枞水仙,倒是高大了不小,足有两人高。见到了老朋友,外表变了,是老了,老得让我不敢相认,毕竟数年光阴,没变的仅仅是人的思想。她把自家做得最好的茶拿出来招待,感谢她对这一份友情的珍惜。
生在茶的故乡,长在茶的故乡,茶看得实在太多了。可是,看到一大片的茶山,碧绿的一片,心头还是会扬起一阵莫名的兴奋。去年采茶季,一位老友带我参观他的茶园,里面有好多的品种,肉桂、水仙、水金龟……仔细观察,每一种茶树都不同。同样的一片山,卖出的价格也不一样。生长环境,决定了茶的品质。
看茶的心境与年纪也是有关系的。少年看茶,只顾着茶长势如何,理所当然认为,枝繁叶茂,茶就好。中年看茶,经历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尝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此时看茶,更懂得玩味。看茶,会深层次思考,这片茶出厂后香气、回甘如何,更注重茶叶的品质。这颇像人生对爱情的选择,年轻时,一见钟情,冲着女孩的美丽,这种婚姻,结果不一定是完美的。而中年如果再次择偶,考虑的,更加注重对方的内涵,“三观”是否一致,而不仅仅是外表,外表仅作为参考的选项。
去年,表弟从外地县市寄来了两包茶,他说是自己做的。收到茶叶,我一看,茶叶一片片的,还带着青绿,甚是可爱,我很喜欢,这是他亲手做的,它们的味道都是原生态。泡一壶,带着微涩的清香,这其实就是人生的味道,没有经过苦,哪知甜。
茶山里,其实随着一天太阳的升起到日落,也是不同的风景。早上,一片大雾,半山腰的茶在云雾之中,叶片上还淌着露珠。或许是下雨,苍翠的茶山吮吸着甘露,展现出生命活力一面。中午看茶,烈日照耀,茶显得懒洋洋的,多了一份尘世的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