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第4版:

“建阳堪称‘中国古代大学城’”

——《建阳书院考》发布会侧记

《建阳书院考》

《建阳书院考》是近年来建阳区打造“书香建阳”系列文化丛书之一。

本书综合搜罗了建阳历代的书院,又适当延伸至中国官学与书院史。全书分“官学”“书院”两大章节。

“官学”一章概述了中国官学与建阳儒学的历史,并辑录了建阳儒学历代的记文,整理了建阳儒学历代的教谕。

“书院”一章为本书的重点,概述了中国书院史,详细介绍了建阳的著名书院,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建阳书院的记文,并以生动的笔触将建阳书院典故单独列为一节叙写出来,最后一节则梳理了建阳历代的进士。

《建阳书院考》一书由祝熹所著,祝熹为建阳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创作此书时,综合研究了论丛、史志、家谱,既有详实的考据,引经据典,又有方志、笔记中的故事,全书章节合理,语言通俗,是一本了解建阳书院及至官学史、书院史的一部好书。

“建阳是‘中国古代大学城’,或者说是‘中国古代书院城’。”在4月23日的新书发布会上,《建阳书院考》作者祝熹这样说。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廖伟作为出版方,也肯定了此书的文史价值,认为这本书为大众阅读与了解中国官学及书院文化提供了一个方向,也为建阳是“大学城”提供了文史上的依据。

泱泱大国,千年书院。书院是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的教育,有官学,有私学,有书院。其中,书院教育始于唐代,五代十国开始兴起,宋代进入兴盛期,元朝、明朝发展并延绵到清末。刘樟荣先生在《中国书院史话》中谈及书院数量时说:“各地创办的书院多达千所。”祝熹介绍,尽管专家统计的标准不一,统计的口径有异,统计的数据不同,但基本可以认定,宋朝书院最发达的是两浙(浙东、浙西)、江西、福建,宋代福建书院数量又以建州为最,建州书院数量又以建阳为最。

祝熹说,称建阳为“中国古代大学城”,不仅仅针对“数量”而言。建阳的书院,延续千年,影响之大,不仅数量之多,“软实力”也强。闽北的书院,许多是著名学者创办,如“载道南归”的游酢、“学达性天”的朱子、“学阐图畴”的蔡沉。他们创建书院,聚集图书,著述讲学,强调人格完备的教育,营造自由讲学的风气,制定学规,倡导论辩、会讲,开展学术交流。在这些创办书院的名儒学者,大多在建阳创办过书院。其中,朱子的书院情结最重,他自建的4所书院中,有3所在建阳。可以说,“建阳的书院,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大格局大气象;是新儒学的最重要生发点与最初的传播地。建阳的书院,体现了士人砥砺扶持、勇毅前行、和衷共济的风骨;在振举士风,化民成俗上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有鉴于此,《建阳书院考》对建阳书院进行系统整理,并将其纳入中国书院文化考察之中;探究朱子及其考亭学派与书院的关系和影响,将建阳书院文化影响在量的优势和质的高度都进行了充分展现。

这是“书香建阳”系列文化丛书之一。出版方、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副社长廖伟表示,由建阳组织策划一本与书院有关的图书,“有特别的意义”。

南平,朱子琴书五十载,也是朱子、朱子先师、朱子后学所建书院最为集中的地方,据初步统计,南平的书院:建瓯23所,政和16所,浦城12所,延平11所……建阳书院的数量经过此次整理统计多达 51所(另有官学10所),其中朱子自建的4所书院均在南平,有3所在建阳:他人生的第一所书院寒泉精舍,他在海拔999米云谷山上修建的晦庵草堂,他人生最后一所、集大成的考亭书院。尽管《建阳书院考》只是整理一个县的书院情况,但此书是书香建阳文化系列丛书的重要一部,可以为中国书院的整理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朱子”“理学”“书院”等重要文化课题的切入点。

(卓茹茵)

作者:
2024-04-25 ——《建阳书院考》发布会侧记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06383.html 1 “建阳堪称‘中国古代大学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