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9日
第4版:

记忆中的炒粿片

冬至前后,在去学校的小巷里,便看到路边小店有卖油炸粿片,突然间察觉,春节的脚步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粿片是乡下人家春节时必备的传统零食,在每一年新春佳节中,传递着邻里往来的情谊。那时,春节里到邻家串门,桌上摆放的零食必然少不了炒粿片。那时的我,最喜欢吃的也是这炒粿片,那是我童年中难忘的滋味。我家的粿片干都是舅母或姨姨送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做粿时切成薄片晒干的,有点椭圆形,常带着一圈红色的边,看上去很喜庆。另一种跟锅边片差不多,都是不规则的形状,只是粿片带着咸味。这一种的粿片制作较为繁琐。曾见过村民制作,那时,灶台上放着一大盆米浆,村民用大勺子舀一些米浆倒入做烫粉的铁盘子里,摇晃均匀后,便放入锅中沸水中蒸。隔几分钟后,把蒸烫好的粿取下,薄薄的一片,圆圆的、乳白色的,摆在准备好的稻草上晒。有太阳时,几天便会晒得干硬,呈黑灰色,那时,用剪刀把一片片圆粿片剪成不规则的形状,存放好,只待腊月时或炒或炸,都很好吃。我较喜欢这一种烫好的粿片,感觉味道更好,若是米浆加上虾油,粿片更加咸香可口,有人也会称它为“虾片”,风味独特。

在腊月二十过后,家里便准备做炒米或芝麻糕,那时,母亲便会顺带炒很多的粿片。炒沙是母亲从熟悉的朋友家里借来的,很细,也很黑,待炒沙子在锅中被炒得滚烫时,母亲便会抓一把晒干的粿片放入锅中,粿片在滚烫的细沙中立刻膨胀变大,不时发出一阵阵噼啪声,炒粿片的香气在厨房中弥漫着。母亲把炒好的粿片连着炒沙子一起铲到漏筛里,把沙子漏干净,便倒入准备好的大竹匾里。每次家里做这些吃的,我就会站在灶台边当小助手,帮助烧火,或帮助母亲倒炒好的粿片或炒米,当然,也少不了偷食,小老鼠一般啃食着,咔嚓咔嚓地响。母亲常常一边炒着粿片,一边唠叨着:“现在别吃,容易上火,等晾冷了,过两天,火气没那么重再吃。”但我仍常常偷偷地往嘴里塞一两块小的炒粿片。那时,不听话的结果便是喉咙痛,母亲又得忙着为我煎凉茶。只记得那时的我经常后悔愧疚,却总是不断犯下相同的错。

渐渐地,炒粿片在竹匾里堆成一座小山似的。这时,母亲便会安排我把晾冷的炒粿片装入准备好的干净塑料袋里。装的时候别太用劲,那样,容易把粿片压碎了,影响外观。待全部炒粿片炒完并装好后,母亲便会把袋口扎紧,放入大铁皮箱中保存。只要保管得当,待春节过后,还可吃到,依然喷香酥脆。在那一段时间,村里的小伙伴们总会拿着炒粿片或炒米边吃边玩,走街串巷,个个嘴角留香。

记得我刚师范毕业到深山任教时,校长夫人在过年时也会炒很多的粿片,装在一个大酒坛里。过完春节,开学了,她常对我们说,这炒粿片就放在杂物间,杂物间没锁,想吃就去拿,不要客气。那酥脆的炒粿片总是诱惑着我们,当时的我与朋友也如孩子一般,常常装一大盆炒粿片拿到宿舍里吃着。感觉校长夫人做的那一大坛的炒粿片,有一大部分是被我和朋友“消灭”的。现在回忆起来,仍感到一种快乐与温暖。

随着人们家境渐好,炒粿片由沙子渐渐变成粗盐,直至现在,常见的是油炸粿片。其实,油炸粿片较为便捷,但只适合即食即炸,放久了便不够酥脆,还容易产生“油哈味”。至今,我依然喜欢炒的粿片,不油腻,更有粿片原味,或许,还有童年的味道。表弟与表姐他们也说,炒得更好吃。记得前两年去舅母家时,舅母也油炸了一大袋的粿片,结果,盐沙炒的粿片很快被一抢而空,而油炸的粿片被冷落,还剩下很多。也许,大家所喜欢的不仅是炒粿片的味道,还有一份藏在心底里传统的滋味,一份童年的记忆。

在我们长大成家后,家里也不再有炒粿片。不过,每到年关,去舅母家时,舅母还会炒一袋的粿片等着我们。我吃着喷香的炒粿片,童年那欢乐与温暖的滋味又一次涌上心头。

作者:□黄红英
2025-02-09 □黄红英 2 2 闽北日报 content_118740.html 1 记忆中的炒粿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