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桥是一座承载爱情时光的古廊桥。
承安桥又名七星桥、夫妻桥,位于光泽县鸾凤镇油溪村。这是一座木石篷桥,也是目前闽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廊桥之一。
据《光泽县志》记载,承安桥为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建造,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桥长60米,外宽6.5米,内宽4.5米,墩高4米,五墩四孔,木石结构。桥面距桥顶高约4米,桥上建有长长的廊屋,桥两侧架上雨篷。桥篷按房屋建筑设计,呈天篷状,有房屋功能,桥上木顶主梁结实,阴阳图案清晰。主梁位于桥体正中,两边桥篷对称。桥篷一共18节,如18间屋一样。每节长2.5米,宽5米,节节相连。桥篷两侧各有一排廊椅,供人休憩。廊椅外是一米多高的木制栏杆,栏杆上做了木披,从顶上垂下,可以遮风蔽日,也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站在桥下看,五个桥墩皆由巨大的条石垒砌而成,桥墩前尖后圆,流线形设计,能有效地减少洪水的冲击。每个桥墩上方叠架10层圆木,呈“井”字形,层层平铺叠起,托住桥体。桥体为木架结构连接而成,钉上木板,盖上一层三合土,再铺上石板和鹅卵石,就成了桥面。
站在桥上,仔细观察桥面,感觉十分奇特,中间是一溜方形石板,两旁镶上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鹅卵石,走在桥上就像漫步在乡村街巷中,平静、踏实,完全没有小桥晃晃悠悠的感觉。让人感到惊叹的是,无论是桥墩上层叠的圆木,还是桥篷上支架的横梁檩条,联结它们的多是一截截木头或竹制的榫头。承安篷桥历经几百年风雨而岿然不动,靠的竟是一截截小小的榫头,真让人不得不叹服古时能工巧匠的智慧。
承安桥也叫“夫妻桥”,七夕“量桥”是油溪村传承已久的一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子夜时分,方圆数百里的上千信众盛装打扮,齐聚承安桥,举行隆重的“量桥”仪式。在老人们的带领下,善男信女款步而行,妇女们头戴红花,身着彩装,按秩序缓缓走过廊桥,祈求男女恩爱、夫妻和睦、厮守终生,祈求普天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代又一代的油溪人,双手相牵走过承安桥。油溪村从当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村子变成如今人丁兴旺、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承安桥,见证了数百年来绵延不绝的爱情与相守。
400多年来,承安桥历经岁月洗礼,度过每一个冬去春来、或浓或淡的季节,走过每一个炊烟袅袅、人间烟火的日子,依然横卧在哗哗流淌的饶坪溪上。1944年冬,一批国民党驻防部队在桥上燃火取暖,致使廊屋烧毁过半,后请能工巧匠才得以修复。据科学考证,承安桥因为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刚韧适度,同时河床上的三个桥墩都建在岩石上,有较好的稳定作用,才使承安桥历经劫难而巍然不倒,的确是人类廊桥建造史上的又一杰作。
今天,当我们悠然静坐在桥上,观稻花飞扬,赏溪流翠色,闻蛙声虫鸣,静静地感受乡野的安宁与静谧。走下篷桥,看村姑浣衣嬉戏,听牧童高声野唱,恍若一幅古朴的田园风光图,温暖而灵动。
回首再望,承安桥似一位温厚的长者,沐浴着金色的夕阳,静坐在岁月的河流上,默默地守望着穿越时光的爱情。